通过制定“数字福州”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举行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连续举办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出创新成果展示,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力量在福州落地。
以福州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为例,在福州市政府发布《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后,网龙公司在建的5G+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应用示范项目和全球数字教育装备展示平台双双入选首批重点建设项目。网龙公司首席执行官熊立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建设智慧教育相关基础设施,构建服务全球用户的终生学习社区。
在空间布局上,福州市重点打造环中心城区“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园—马尾物联网产业园—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带,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实现产城融合,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所处的滨海新城,围绕“产、城、人”融合模式,推进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等20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将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
2000年6月,福州软件园创业楼迎来首批入园企业。“当时,园区内的研发楼宇只有寥寥几栋,产业规模仅12.7亿元,入驻企业127家。”福州软件园管委会负责人回忆道。如今,福州软件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195栋现代楼宇拔地而起,770家软件相关科技企业在此安家,总收入超千亿元。
福州市市长尤猛军表示,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已经达到37家,占全市上市企业的一半。一批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脱颖而出,福昕软件在PDF领域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新大陆科技集团成为二维码解码芯片领域的领头羊;博思软件的电子凭证、票据业务,在省一级市场占有率高达80%。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成长壮大,撑起了福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崭新天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近年来,福州市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为依托,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福州市已建成软件信息、大数据、物联网、显示、光电芯片等五大产业基地;打造电子缴费、电子证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信用信息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实现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3%。
如今,行走在福州汽车北站、东部办公区、林则徐纪念馆等地,既不用证件也不需要卡片,只需一个网证二维码便可自由通行。
让“一码走天下”成为现实的是掌握了二维码核心技术的新大陆科技集团。这个与“数字福州”共同成长起来的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集团CEO王晶表示,去年,新大陆科技集团与福州市政府、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围绕全国首个“网证”应用示范城市达成战略合作。今年8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福州市政府、新大陆集团共同致力打造的可信数字身份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集成于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e福州”APP的总体架构中,为700余万用户提供网证开通下载等功能。
数字化在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了新机遇。纺织巨头恒申公司依托数字大脑,实现“产、供、销、人、财、物”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智能挖掘,让生产更高效智能;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物联网追溯体系,对从基地种植到终端销售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手机APP客户端可视化查询;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进人工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优化项目,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系统覆盖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场景。
“以‘数字福州’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今年将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500亿元。”福州市大数据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青雅说。
发挥数字峰会效应
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盛大启幕。福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运用峰会成果,发布《“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定下发展目标,梳理生成了一批“数字福州”建设项目。今年是“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也是福州市蓄势待发,推动“数字福州”建设再上新台阶的一年。
“目前,我们正在全面提速‘城市大脑’建设,致力于打造城市智能中枢。随着一批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政务服务将更加高效,城市管理更加精准。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快‘数字福州’建设。”尤猛军说。
张青雅表示,福州市将继续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据开发利用,激活数据新要素,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平台效应,深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推动福州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福州以更高标准继续办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通过发挥数字峰会溢出效应,加大云招商力度,提升峰会品牌影响力,新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项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强化创新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动福州滨海新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建成人脸识别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电子缴费、信用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推进数字经济企业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打造10个以上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和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
2023-02-08 11:49
2023-01-06 10:28
2023-01-06 10:27
2023-01-06 09:55
2023-01-06 09:45
2023-01-06 09:36
2023-01-06 09:33
2023-01-06 09:31
2023-01-06 09:29
2023-01-06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