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从大脑到身体,从眼睛到耳朵,“毅力号”实现了全副武装。
将无人机飞上火星
跟随火箭升空的不止黑科技满满的“毅力号”,还有一架小型太阳能无人直升机“机智号”(Ingenuity)。
“机智号”重 1.8 公斤,只携带相机,将通过相机跟踪估计速度,从而实现视觉导航。此次,“机智号”配备的是高通骁龙处理器、高通飞行控制面板以及 Linux 操作系统。
按照 NASA 的「火星直升机实验」计划,“机智号”作为一款技术演示器,将在火星车着陆后的 60-90 个火星日后进行为期 30 天的飞行稳定性测试,预计最多飞行 5 次,每天飞行不超过 3 分钟,每次航程最远 300 米,最大高度 5 米。
值得一提的是,这架无人机虽说只是一款“试验品”,但其设计规格仍然符合一款航天器的标准,可以承受火箭发射过程中产生的重力和振动。同时,“机智号”配备的抗辐射系统也保证了其在寒冷的火星环境中正常运行。
据了解,为建造“机智号”,NASA 已投资了约 8000 万美元,另投资了约 500 万美元,用以对直升机的运营。
可以说,此次试飞有望为行星探测直升机的开发工作迈出第一步。据工程团队透露,下一代无人机的重量可能在 5-15 公斤,有效载荷为 0.5-1.5 公斤,将来无人机可能会与轨道飞行器实现直接通信。
阿特拉斯 5 型火箭加持
毫无疑问,上述计划对火箭的运载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此,NASA 选定了阿特拉斯 5 型运载火箭(Atlas V-541)出马。
这枚火箭名称中的 541 实际上是指:
5 米的有效载荷整流罩;4 个固体火箭助推器;1 个单引擎半人马座上级。实际上,阿特拉斯系列火箭作为美国老牌火箭,其运载历史已有 60 余年。
1957 年 12 月 17 日阿特拉斯号火箭的首次发射升空,为这一系列火箭的发展拉开了序幕。20 世纪 50 年代,阿特拉斯 2 型得以发展,到了 60 年代,阿特拉斯 3 型开始广泛运用。当地时间 2003 年 2 月 3 日,阿特拉斯 3 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随后登场的阿特拉斯 5 型运载火箭由美国两家百年航空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研制,隶属联合发射同盟。
在此次发射任务之前,阿特拉斯 5 型已经执行过 4 次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包括 2005 年的火星勘测轨道器、2011 年的“好奇号”、2013 年的“马文号”轨道飞行器和 2018 年的“洞察号”。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探测火星几乎贯穿着整个人类航天史,但直到今天,全球范围内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还不足五成。
不过,美国在火星探测史上,始终保持着先行者的地位。
首次接近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是美国探测器——1964 年 12 月 28 日,“水手 4 号”在距火星表面 9800 千米的上空掠过火星,向地球发回 21 张照片,终于打破了火星探测失败的魔咒。
首次进入火星轨道的,也是美国的探测器——1970 年代,“水手 9 号”进入环绕火星轨道。
在此之后,1975 年的海盗 1 号和海盗 2 号、1996 年的火星探路者、2003 年的精神号和机遇号、2008 年的凤凰号、2011 年的好奇号、2018 年的洞察号相继出征,让我们对红色星球的认知不断增加。
而此次“毅力号”,也将是 NASA 在半个多世纪“探火”基础上的又一重要突破,不论最终成功与否,都将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 7 月 27 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离地球约 120 万公里处回望地球,拍下一张地球与月球在茫茫宇宙中相望的图片,目前“天问一号”也还在前往神秘火星的旅途之中。
至此,2020 年火星探测窗口期的三次发射任务都已顺利完成,祝愿三项任务最终都能圆满成功,正如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所说: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让我们以“天问”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奔向新的“希望”。
引用来源: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
http://www.spaceflightfans.cn/event/atlas-5-launch-mars-2020-rover/comment-page-1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72166.html
2024-11-08 11:26
2024-04-01 09:18
2023-09-23 14:59
2023-09-17 14:18
2023-08-10 10:43
2023-08-10 10:41
2022-12-29 18:54
2022-12-29 18:18
2022-12-27 22:53
2022-12-27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