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系统 > 行业资讯 > 正文

无人驾驶配送,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期”

2019-04-12 09:41 性质:转载 作者:建约车评 来源:建约车评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很多人在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过分乐观。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意识到,原来水这么深啊。”如果说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存在一个“鄙视链”,那一定是“做乘用车的鄙视做卡车的,做卡...

“很多人在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过分乐观。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意识到,原来水这么深啊。”


如果说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存在一个“鄙视链”,那一定是“做乘用车的鄙视做卡车的,做卡车的又鄙视做低速无人物流车的”。


然而,在2017-2018年,当自动驾驶公司开始探索产品落地的时候,处于“鄙视链最底端”的低速无人物流车,却被普遍认为是那个最容易率先商业化的细分赛道。当时,一位资深玩家甚至说:低速无人物流车是自动驾驶的“避风港”。


不过,进入这个避风港,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高枕无忧了。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建约车评》在走访了国内近十位低速无人物流车项目负责人后发现,低速无人物流车的落地,要比预想得慢许多。就连不久前刚拿到9.4亿美金融资的Nuro,也不得不向一些现实困难低头。


无论我们在情感上是否愿意承认,真相是,从业者们对低速无人物流车商业化的预期已开始“回归理性” 。


一位从2005年就开始关注自动驾驶,并在2016年加入某初创公司担任自动驾驶总监、对低速无人物流车做过深入探索的从业者说: 很多人对自动驾驶的理解,就像小孩子认为男人和女人只要接个吻就能生娃一样。“做个Demo很容易,但要真的做成商品,实在太难了。”


这位从业者还说:今天,低速自动驾驶物流车还处在“大哥大的时代”——看起来“很酷”,但不好用,成本也很高,无法普及。


就连那位至今依然认为低速无人物流车是自动驾驶的‘避风港“的玩家也不得不承认,低速物流车仍然处在”从0到0.01的阶段“。“突破的过程会很艰难,就看你用怎样的姿势熬过去。”



低速无人物流车产业的发展,是靠场景驱动的,因此,那些拥有运营场景的公司,是观察这个产业的进展的绝佳窗口。


早在2017年6月18日,京东就在人大校园投放了多辆无人快递车,向外界展示自己在前瞻物流技术方面的积累。但最近,外界已经很少听到关于京东无人驾驶的消息了。


据一位知情人士爆料,京东去年的6.18,一辆无人车一天送了130单,但这个单量,一个快递员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


由于车辆体积、承载量小,以及车速低,无人配送的效率要比人工配送低。而京东长期以来是凭“效率高”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的。倘若因配送无人化而导致效率变低,消费者会答应吗?


某无人物流车公司负责人说:“如果车速上不去,人送半天就到了,而无人车却需要一天,那还有谁会需要你?”


况且,京东的方案太过于理想化。他们希望一步到底,彻底无人化——无人车到目的地后给收件人打电话或发短信,但实际上,对方快速回应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在人机交互技术还不成熟的现阶段,通过这种彻底无人化的方式将快件交到用户手里,成本要比通过快递员来完成高得多——无人车花在等待用户来取件上的时间太多。


对京东来说,现在用无人车配送,不仅不能节省成本,而且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如果无人车的成本比人的成本更高,那他为什么要用无人车?


而阿里系的菜鸟,其首款可量产低速无人物流车小G Plus也并未能按原先的预期在“2018年底”量产。


【据一位业内人士披露,菜鸟的小G系列已经停了,最近在雄安的公开道路上跑的是一个新的品种。】


据一位跟菜鸟有过颇多接触的人士透露,菜鸟的自动驾驶,并未all in“送快递”。2018年上半年,菜鸟一度将在校园里送外卖的无人小车作为发展重点,在探索了半年之后,突然觉得,这个业务跟饿了么是冲突的,于是决定砍掉,将资源都倾注在送快递的无人车上。


走弯路的结果便是,菜鸟在无人物流车的发展上,浪费了半年时间。目前,菜鸟小G Plus所谓的“量产”,是指技术已经模块化、达到了可量产的标准,但实际上路的车辆也就20辆左右。


此外,如同京东原先的规划那样,诸多自动驾驶公司都在考虑,如何将无人物流小车融入到整个大的物流系统中。比如,能不能对快递柜进行改造,让无人物流车跟快递柜自动衔接。


而从《建约车评》采访的结果来看,在这个问题上,菜鸟的态度其实是“最保守”的。


据菜鸟ET实验室主任张春晖介绍,菜鸟的想法是,无人物流车只负责从A点到B点的运输,装货、卸货、将快递存放到快递柜这几个环节,还是安排一个“自己的人”(比如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去处理比较合适。


菜鸟在盒马鲜生项目试点时的做法便是,快件送到收件人楼下,楼下有自提点、有工作人员(跟菜鸟驿站一样),这些工作人员将快件从无人车上取下,放在自提点,等收件人来取。


回想在2016年9月,菜鸟曾将无人车小G和阿里总部电梯进行了打通,小G可以上电梯,将快递直接送到工位上,十分激进。但如今,菜鸟的理念却是,如果完全无人化,会让用户体验下降,“装货端和收货端都必须有人,无人车不能直接面向消费者”。


在一些过于理想化的人看来,菜鸟这种做法是在现实困难面前做出的一种妥协,不过,某公司自动驾驶总监却很认同这种理念。


在他看来,无人物流车最适合干的就是从A点到B点的运输工作,而装卸货,本来就不是其本职工作。“装个机械手,技术上当然可以,但经济性如何呢? 这些为啥不用人来做呢? 不要指望这个无人车是万能的。”


果然,从Demo到落地,在发现现实困难后,目标会降低,也因此而变得更务实。


至于美团,在2018年7月下旬召开了一次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发布会,当时,美团宣布,其通过无人配送在一天之内完成了1000单。但现在,美团越来越发现,无人车送外卖,要比送快递难得多。


首先,外卖无人车如何像外卖小哥那样上楼?在某些卖小哥不被允许上楼的商务区,外卖无人化可能不会导致用户体验明显下降,但在那些外卖员可以上楼的区域,无人车凭啥指望消费者愿意下楼取件呢?


其次,外卖对时效的要求比快递高许多,这对低速的自动驾驶车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现有技术允许的速度极限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外卖小哥常常会为了赶时间而逆行,但无人车却始终不会违反交通规则,因此,有时候,无人车送外卖在速度上比不过外卖小哥。


【有不少人猜测,针对无人配送降低用户体验,美团可能会对消费者推出一些补偿措施:比如,降低运费,降低订单的“起步金额”(如原来的“25元起送”改成“22元起送”)。】


况且,美团还得考虑每一辆车在运营范围内每天有多少单可送、每辆车的固定投入和运营成本以及收益。


还有一个挑战是,写字楼、园区等无人配送的终端场景,虽然有强烈的创新科技示范需求,但缺少可技术型团队合作经验,很难实现资源的整合与落地。


按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的说法,无人配送的难度太高,“发现商业逻辑有问题的周期都很长,最怕你30岁创业的时候60岁才发现错误。”在王慧文看来,今天美团点评的无人配送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美团外卖都会是“人机混送”的模式——由无人车来处理极端天气、夜间配送等特殊场景,而由骑手来完成灵活度更高的部分。


此外,无人车更适合解决标准化的批量送餐(比如,一次送100份肯德基,而不用不断地去各个商家那里取货),而点对点的派送,则最好仍然由骑手来完成。


快递公司中,Fedex和UPS等美国公司已发布了自己的无人配送计划(但尚未落地),而国内同行顺丰及四通一达,则普遍比较低调,业界流行的说法是,这些快递公司AI能力不行,缺乏做自动驾驶的基因,他们的自动驾驶,应该是通过跟外部公司的合作来实现的。


上个月,申通找到提供低速无人车线控底盘方案的酷黑科技公司,希望能有人为其提供无人配送的整体方案(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他们打算先买10辆车测试一下,等技术成熟的时候再大批量采购。


总的来说,目前,各大快递公司对无人驾驶对他们的行业究竟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处尚无十足把握,因此,他们的心态大致都是“你如果能提供完整可用的方案,我愿意尝试一下,但我自己不会投入太多资源”。


有一则尚未得到证实的消息是:在无人配送方面,最传统的中国邮政将走在各大快递公司的前面。


2019年2月中旬,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华人公司Quadrobot宣布,已拿下中国邮政的订单,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为后者提供2000辆低速无人物流车,不过,从笔者采访的结果来看,几乎所有业内人士都对此事持怀疑态度;甚至,大家连Quadrobot这个名字都没听过。


【Quadrobot公司宣布在国内有三个生产基地,有200名工作人员。并且,早在2017年9月,该公司就曾宣布已签订超过2000台的订单,并已经有国内外的意向用户。】

Quadrobot公司的底盘


某专注于低速无人车线控底盘的初创公司CTO认为,Quadrobot所谓的“2000台”,应该只是一个合作意向,而非正式订单。更大的可能是,这是该公司为了吸引眼球而放的卫星。

上一页123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 微软将向 Gatik 投资超过 1000 万美元
    Gatik 的目标是通过其自主技术实现中途交付自动化。| 资料来源:Gatik据路透社报道,微软公司正在洽谈投资Gatik。作为一轮融资的一部分,微软计划向这家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投资 1000 万美元...

    2023-01-06 10:28

  • Orbbec,微软推出 3D 视觉相机
    Orbbec 和 Microsoft 发布了其最新的 3D 相机 Femto Mega。| 资料来源:Orbbec3D 相机制造商Orbbec在 2023 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推出了其最新产品 Femto Mega。Femto Mega 是与微软合...

    2023-01-06 10:27

  • 赫尔墨斯:自主乘梯背后的奥秘
    上文中,小岚曾提及机器人底盘将迎来“降本增效”的时代,面对挑战,思岚科技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研发出新的底盘,赋能更多应用场景,拓展更多服务模式。Hermes赫尔墨斯底盘的出现,让机器人一下子...

    2023-01-06 09:55

  • 践行“绿色环保”使命:服务新能源电池拆解产业打造智慧产线
    三一机器人致力于在新能源行业上、中、下游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日前为新能源电池拆解头部客户提供的电池自动化拆解及物流项目成功交付。如今三一机器人的设备遍布其工厂,形成一道”亮丽的...

    2023-01-06 09:45

  •  2023国际消费电子展( CES)开幕,机器人、仿生学、人工智能、喂鸟器.......
    在城市管道内行驶的机器人,使仓库工人看起来超级强壮的仿生学,以及无绳的机器人泳池清洁器是消费者在未来一年可以期待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这些只是本周在CES上公布的众多创新中的一部分。每届国际...

    2023-01-06 09:36

  • 不可阻挡,机器人正在替换诸多不寻常工作!
    无论人名是否愿意,机器人化必将是一种趋势,正渗透越来越多的行业。而这可能意味着,直到现在由人类执行的越来越多的任务,在未来将由机器人来完成。有趣的是,在理论上面临危险的职业中,不仅仅...

    2023-01-06 09:33

  • AGV 和 AMR 的控制和导航
    乍一看,自动导引车(AGV)及其发展,即自主车辆(AMR),并无不同。他们所面临的任务也是如此。这些车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控制和导航方式。在这方面,AMR车辆的更大灵活性使其成为工业厂房或仓...

    2023-01-06 09:31

  • Wi-Fi 7 vs Wi-Fi 6:新一代Wi-Fi标准的优势
    基于 Wi-Fi 6 的进步,Wi-Fi 7 带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快达 2.4 倍。实际上,这意味着该技术将促进更快的下载和上传、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覆盖范围。基于 Wi-Fi 6 的进步,Wi-Fi 7...

    2023-01-06 09:29

  • 机器人打破探索世界最深洞穴的世界纪录
    该机器人重 90 公斤,可以自由潜水或通过包含光纤通信通道的电缆固定。世界上最深的洞穴捷克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名为赫拉尼斯的小镇拥有一个独特的自然奇观,称为赫拉尼斯深渊,这是世界上最深的水...

    2023-01-06 09:26

  • 灵动科技被点赞!高质量履约,喜获多封表扬信
    人勤不负时光好,鸿雁飞书传佳音2022年灵动科技成功交付超百余项目全速奔跑、接续奋斗奏响“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最强音灵动科技以身作则,客户为本践行企业责任担当高质量履约赢得了客户、合作伙...

    2023-01-05 09:52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