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汽车 > 行业资讯 > 正文

自动驾驶哪家强?关键就在雷达上

2021-02-02 08:29 性质:转载 作者:豪哥说车 来源:豪哥说车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在前段时间蔚来举办的NIO Day上,蔚来推出了旗下的旗舰纯电轿车——ET7。这台能跑的更快,跑的更远的电动车,本身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因为就目前看来,装更大...

在前段时间蔚来举办的NIO Day上,蔚来推出了旗下的旗舰纯电轿车——ET7。这台能跑的更快,跑的更远的电动车,本身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

因为就目前看来,装更大的电池组,装更高功率的电机,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这一需求。除非未来在电池电机方面,有什么重大的技术变革。否则的话,这一功能还是很容易被模仿或者超越的——只要舍得花钱。

但是,蔚来透露的出来的激光雷达以及L4级别的智能驾驶,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目前来说,市面上量产车型上搭载的探测雷达,主要分三种: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而一般来说是以前两者居多。

像前两者的话,在一般装有倒车雷达或者行车预警配置的车辆上都能看到。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发射声波,当声波遇到障碍物之后返回,从而报警提醒驾驶员。

而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前两者大致相同。只不过,激光雷达可以向四周发射激光束。这种激光束本身是无法被肉眼看见的,同时也是对人无害的。

当激光束遇到障碍物返回时,接收器就能通过返回的信号,绘制出周围环境的3D模型图。相比较传统的雷达,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更远,抗干扰性更强,探测也更精准。同时还能提供更立体的信息。

这对于想要实现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的车辆来说,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环境感知,是智能驾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对周围环境有一个精准的认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实现智能驾驶。

通俗一点来说,车辆就是通过车辆装载的雷达,“扫描”出前方几百米的环境,得到一张3D模型图。而凭借这个信息,车辆能够更好的完成“智能驾驶”。像我们经常能见到的,顶上挂着一个类似警灯一样的无人驾驶小车,就是靠着这一技术实现的。

当然,并不是说激光雷达就是完美的了。同样,它也有着自己的缺陷。首先,它本身的造价成本就比较高。市面上能提供这一技术的厂家并不多,而华为也在2020年高调宣布加入这一行列。在有更成熟的技术出现之前,如何控制成本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市面上,仅有奥迪一家已经在量产车型上搭载了激光雷达。

其次,激光雷达虽然抗干扰能力比较强。但是因为它本质上还是属于光的一种。在极端的雨雪天气下,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激光雷达这一技术,看起来是能够较好的帮助完成智能驾驶的。目前来说,除了蔚来此次发布的ET7之外,像是小鹏,Arcfox以及奔驰全新S级等车型上,都靠这一技术实现智能驾驶。

然而,作为电动车行业目前的“领头羊”特斯拉,却对此项技术嗤之以鼻。

马斯克在发布自家Autopilot 3.0的时候,扔出一句颇具争议的话,炮轰了大半个自动驾驶行业: “激光雷达太蠢了,谁依靠激光雷达谁就会完蛋。 (Lidar is a fool. Anyone relying on lidar is doomed)”。

与这些车企不同,特斯拉坚持的自动驾驶,走的是弱感知+超强智能技术路线,主要依赖摄像头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环境感知,而不依赖于激光雷达。

这种技术路线,从理论上看起来确实会更像“人工智能”一些:既然人可以靠一双眼睛就可以开车,那么车也可以靠摄像头来看清周围环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实时分析,车辆一样可以完成智能驾驶。

这对坚信技术路线的特斯拉,或者马斯克来说,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但是同样的,基于现阶段的科技水平,想通过这种技术路线来实现智能驾驶一样有着不小的困难。

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确实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是夜晚、大雾、雨雪的条件下,识别效果依旧会大打折扣。发生在美国的特斯拉撞大货车的那次“事故”,就是因为摄像头在强反光的情况下把白色的大货车识别成了天空。

除此之外,有关于特斯拉“智能驾驶”翻车的事故也屡见不鲜。所以,技术路线之争,孰优孰劣,目前尚未可知。

但是就我个人看来,马斯克对激光雷达态度,有点像丰田章男之前炮轰特斯拉一样。更多的只是对自家产品技术的吹捧罢了。

讲的都是道理,实则都是生意。犯不着为了自家产品的销量,去做捧一踩一的事情。

孰优孰劣,消费者心中自有评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