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系统 > 正文

盘点防汛抗洪中的“黑科技”

2020-07-21 14:06 性质:转载 作者:同创天航 来源:同创天航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7月5日晚6时许,短时强降雨致使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青岩村突发山洪,三名当地石材厂员工被洪水围困。接警后,十堰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展开侦查,获悉受困人员位置后,通过无人机投递过去一部对讲机。救援人员借助无人机为他们送去食物、救生衣、救援绳等物资,指导他们穿上救生衣后,救援人员再次利用无人机向河对岸投放绳索,并通过对讲机指导他们把救援绳固定,最后一名消防救援人员通过横渡洪流的方式到达对岸,而后利用绳索把三人依次系在救援绳上,再逐个接送过河。

实时遥感监测“抗洪从过去‘人海战术’,发展到机械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现在水位是通过实时遥感监测的,而且可以实现各地资源共享。只要电脑鼠标一点,全县水文站的水位就出来了,每个水库的入库流量和下泄流量也能看到。”47岁的湖南安乡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洪流介绍。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遥感技术由于观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量大、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中,主要是通过遥感卫星实时地监测区域的天气的情况,从而推测其变化趋势,为洪水预测提供降雨因子信息。此外,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准确快速确定流域的汇水面积,并通过对下垫面的综合分析,推断研究区域的产、汇流情况。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可以提供洪水预测、预报的基础信息。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取得质的飞跃,对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不在仅限于卫星,而是更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数字化平台+

各式各样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为高效调度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防汛主要靠人,每逢汛情来临,管理员只能凭经验判断水情,推断堤坝是否牢靠,探地雷达监测的应用让这一切变得轻松了许多。它可以自动采集堤坝内部电阻率的分布数据。根据结果,我们可以‘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合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科技手段努力把任何错误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抗洪救灾

今年防汛形势严峻,这让大家想起了1998年那场水灾。面对凶猛的洪水,越来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广泛运用到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抗洪抢险。

最后愿灾害快点结束,受灾同胞能够平安健康,早日重建家园,获得勇敢快乐的新生活。同时,致敬抗洪救灾中的人民子弟兵们和所有工作者!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