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洪
7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因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等灾害,已致数千万群众受灾。水利部12日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截止7月13日,全国43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后发生1号洪水。太湖持续15天超过警戒水位,受上游来水及鄱阳湖顶托影响,长江汉口站(武汉关)创21年新高,甚至出现部分路段江水高过城市主干道的情况。
目前,南方地区防汛形势依然很严峻,面对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越来越多的抗洪“神器”运用到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使用锹、镐和编织袋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抢险救援更及时、调度处置更高效。北斗预警
刚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这次抗洪中备受关注。7月6日下午,常德市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区突发山体滑坡,滚滚而下的泥石冲毁5栋民房,但无一人因此伤亡。这多亏北斗监测系统6月24日至7月6日期间发来的三次预警。
7月12日6时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11时50分,收到卫星用户方申请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再次调配高分十号卫星,应急注入载荷数据,对河北唐山地震情况进行应急成像观测,协助相关部门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地质灾害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因此“预警”成为重中之重。仅今年,基于北斗的地灾监测系统就已在多地多次成功预警灾害险情。精确定位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看家本领”。基于此,北斗系统可对山体、水库、河流的形变、位移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通过变形值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发生的滑坡、沉降、裂缝、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进行预警。
视觉引导“无人机+”无人机能迅速到达恶劣的环境和地区,反应时间快,不受地理限制。它能迅速监测灾区状况,及时提供信息;无人机的遥感影像能客观直白地记录灾情现状,有利于快速制定科学合理的救灾计划。另外还能实时监督救灾进程,监视突发状况。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无人机在灾区上空盘旋,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除了传感器,无人机还可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等卫星基站,也可用于物资投送和绳索抛投等,另外,无人机还可以和人力协作,完成重要任务。
2025-04-28 13:48
2025-04-28 13:47
2025-04-27 11:23
2025-04-27 11:22
2025-04-27 11:21
2025-04-27 11:19
2025-04-24 10:42
2025-04-24 10:42
2025-04-24 10:42
2025-04-24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