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颀认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看到机器人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更大机遇。
3月初,正是西南地区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四川省中江县华南镇,一片近7000亩油菜地里不见人影。在菜地上方,7架无人机来来回回飞个不停,向地里喷洒农药。当地农业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不仅减少大量人员需求,在疫情期间避免感染风险,作业效率还提升了50%以上。
无人机植保、“种田管家”护田、“智能旋耕机”打理水稻……今年全国各地的“春耕图”里,农业机器人已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在疫情危急之时,又是机器人为许多地区农业生产排忧解难。
“看起来是因为疫情倒逼,是特殊时期所需,实际上利用无人机等机器人进行农业生产越来越普遍,而且是大势所趋。”农业产业专家、四川省川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卿成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许多农活早晚要落到机器人头上。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机器人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多应用。”
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范新华认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主要局限于二产,相比之下,服务类机器人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横跨一产和三产。
热度减退,还是理性回归?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前景看好,但近两年发展的波动仍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下滑6.10%。
“这主要由于行业在2017年增速达79%,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后两年的行业需求。我国机器人的场景应用密度仍然偏低,机器人国产化空间巨大,市场依旧广阔。中长期来看,机器人行业成长基础坚实。”天风证券分析师邹润芳说。
但是,对于一些中小机器人制造企业来说,挺不过这股“寒流”,就会彻底退出该行业。《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机器人企业注册数量增长率相比2016年下降15%。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机器人行业与当年的IT行业、手机行业一样,发展过快过热,难免产生泡沫。
“一些资本完全是蹭热度,很盲目,并没有充分研究企业是否拥有核心技术,产品能不能与应用场景充分结合等问题,开发项目也没有做到深化、细化,最终结果就是不能落地,长期停留在展示阶段。”程洪说。
核心技术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是行业降温的两大原因。在2018年召开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半月谈记者看到,仅调酒机器人,展示其相关产品的企业就超过10家。
“我们的产品要投入市场还有个过程,具体什么时候也不敢肯定,首先要等5G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北京一家机器人研发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半月谈记者坦言。
程洪和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机器人行业内的优胜劣汰,是行业回归理性的表现。此前,过热的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核心技术欠缺等问题,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的务实企业优势将不断凸显。
“机器人行业已从数量扩展进入质量提升阶段,这符合我国机器人产业规划。工信部一直也在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改变恶性竞争,同时利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范新华说。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华金证券分析师刘荆说,“寒流”过后,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已经涌现一批优秀企业。“既有大块头企业,也有专精特的企业,机器人市场也愈发稳定。此次疫情在增大行业需求的同时,也暴露了服务机器人产品目前存在的性能不足等短板,有望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资本“点火”,更要政策“加油”
多位受访投资分析师表示,我国机器人行业具备极大投资价值,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资本追逐的热点。
“除了长期具备成长性,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空间广阔也是资本一大聚焦点。虽然在汽车等传统行业,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绝对优势,但在多个新兴领域,外资机器人先发优势不明显,本土机器人企业有很大发展空间。”邹润芳说。
葛颀认为,资本开始精选具备集成优势和核心技术的独角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更受欢迎。“虽然我们还没有盈利,但我们研发的核心技术云端智能架构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仍被投资方看好。”
不过,有不少业内人士尖锐指出,核心技术是我国机器人行业的短板,研发投入成本巨大,产出周期也很长,资本不可能一直耗下去。
南京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刘晓明认为,国家在给予机器人行业制造商政策支持的同时,在应用领域也要有相关政策支持。“规模化的市场是降低成本的前提条件。”
作为开发个人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系统技术的总负责人,程洪用8年时间,突破了一系列穿戴者和外骨骼系统的物理交互建模技术难题,帮助100多名截瘫患者实现重新站立、行走的愿望。
“我们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由于研发投入巨大,应用行业性强,产品价格也很贵,很难快速打开市场。”程洪说,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政府可加大对应用市场的政策支持。
2024-12-27 09:47
2024-12-27 09:47
2024-12-27 09:43
2024-12-12 10:02
2024-10-31 09:45
2024-10-28 09:40
2024-04-03 09:54
2023-12-13 09:59
2023-12-13 09:43
2023-11-13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