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汽车 > 行业资讯 > 正文

无人驾驶加速落地挑战犹存 商业化还需等4年?|5G大迈进

2020-06-03 21:28 性质:转载 作者: 新浪科技 来源: 新浪科技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应用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

5G在无人驾驶领域更多体现在“用户智能”和“驾驶智能”两方面。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此前提到,一方面,5G是历史上第一个不是面向人而是面向物的网络。它一定会给今天的很多商业场景,包括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相信未来,5G大规模应用以后,车会变成非常笨的车,靠一个全局的城市大脑就能够指挥好,整个社会的成本也会降到最低。”

但另外一方面看,真正成熟的5G并没有那么快。

吴甘沙表示,今天已经在应用很多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技术,但这些技术一般来说还是LTE-V2X,需要在公网或者是专网上面去使用。真正的5GV2X(NRV2X),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要到2024年左右。

据了解,基于5G自身拥有的特点,可通过V2V(车与车的连接)技术,将车辆感知范围扩大到视距之外,及时了解车辆间的相互位置等其他状态信息,可以提前对道路进行判断。同时,利用V2I(车与基础设施)通信,车辆可以获得如信号灯和路口的行人等信息,形成完整的对道路环境的感知,进而使车辆能够实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技能。即便传感器、摄像头失灵,通过5G高频信息传输也能规避一定风险。

吴甘沙认为,“短期内,我们还没办法去指望5GV2X能够给我们带来想象中的好处,比如说边缘计算等。V2X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无人驾驶,比如说交通灯。今天大部分还是通过摄像头去识别红绿灯,但在一些情况下,比如说强逆光下根本看不清楚。这时候如果说交通灯本身有能在红绿灯切换的时候,通过PC5的协议进行广播,我的车马上就知道了,对动作进行预判,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商业场景。”

目前,5G网络并不像社会大众所期待的那样,能够真正解决自动驾驶的产业痛点,无人驾驶还有很多需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整个无人驾驶的生态来说,在落地和实现方面,还需涉及政策、技术、运营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互联网公司、车企等,多方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在技术方面,葛雨明也提到,虽然现在很多人在做,但是无人驾驶对于在某些场景下或者某些因素的感知方面,还存在着非常大的不足。尤其无人驾驶基于雷达、摄像头和相关单车行为的时候,容易受到恶劣天气和遮挡物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非视距的问题。

在提到5G时代下无人驾驶发展存在的挑战时,张力也表示,首先,5G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需要实现更全面的覆盖和更稳定的网络环境。其次,5G和车路协同应用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验证,例如车规级的5G远程车载终端TBOX还没有进入量产阶段。此外,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互为冗余,但同时要求两个系统都需要足够稳定,才能保证两个系统联动起来时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123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