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车联网?简单地说,车联网就是为了满足车辆各个环节中的安全、管理、娱乐等各类需求,建立起来的异构通信网络。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近年来,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关键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测试示范区建设初具成效,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涉及汽车、信息通信等多个行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车辆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为实现充分合作、加强协同,迫切需要建立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通过强化标准化工作推动车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发展。
根据标准化主体对象和行业属性,《指南》分为总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等部分。其中:
总体要求为《指南》第一部分,也是整个《指南》的顶层设计部分。主要是提出车联网产业的整体标准体系结构、建设内容,指导车联网产业标准化总体工作,推动逐步形成统一、协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架构。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主要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中定义、分类等基础方向,人机界面、功能安全与评价等通用规范方向,环境感知、决策预警、辅助控制、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方向。按照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逻辑结构、产品物理结构相结合的构建方法,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定义为“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四个部分,同时根据各具体标准在内容范围、技术等级上的共性和区别,对四部分作进一步细分,形成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界限清晰的子类。
信息通信标准体系主要面向车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网络和设备、应用服务进行标准体系设计,着力研究LTE-V2X、5G eV2X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车联网应用发展的相关标准化需求和重点方向。车联网产业中涉及信息通信的关键标准,分为感知层(端)、网络层(管)和应用层(云)三个层次,并以共性基础技术和信息通信安全技术为支撑,按照“端—管—云”的方式划分了体系结构。
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体系主要针对支撑车联网产业链的汽车电子产品、车载信息系统、车载信息服务和平台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明确车联网电子产品和车载信息服务的标准化发展方向。车联网电子产品与服务包括基础产品、终端、网络、平台与服务等,通过基础产品和终端采集并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并处理行车状态与环境,实现交通信息、导航服务、娱乐信息、安全行驶、在线商务、排放信息、远程控制等方面的车载信息服务。
车联网当下发展如何?可以说国内外各大企业都想组团分一杯羹。国内前有最早莫过于阿里云OS联合上汽,推出荣威及名爵等互联网汽车,后有李彦宏亲自代言百度无人车上五环。华为则先是与清华大学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深度技术合作的消息被广泛传播,后是与奥迪等车企的频频联手,还在今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发布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把华为的“汽车梦”推至新高度。国外,科技巨头微软也与丰田汽车签署了一项专利许可协议。该协议涵盖了当前车联网技术的相关专利技术,双方将基于微软Azure云技术平台的丰田大数据中心来展开合作。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的《2018-2023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到2035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虽然目前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构建的未来蓝图中已布局到多个适用领域,有相关机构预测,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
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指南》将充分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为打造具有核心技术、开放协同的车联网产业提供支撑,为自动驾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好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作用,着力突破先进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及中间件、车载智能处理平台、汽车级芯片等关键技术,加强LTE-V2X无线通信技术的覆盖和应用,加快信号灯、交通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接口改造,加快建立车联网产业体系,促进自动驾驶发展。
2022-11-09 10:45
2022-10-24 18:13
2022-10-21 16:35
2022-05-26 15:59
2022-05-26 15:54
2022-04-27 10:30
2022-04-27 10:29
2022-04-06 10:51
2022-01-24 15:27
2022-01-12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