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汽车 > 行业资讯 > 正文

AI不是药神,在医疗界却挺神的

2018-08-08 14:44 性质:转载 作者:张梓望 黄锦辉 来源:南方网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首次启用的物流机器人“诺亚”,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好奇围观。  一份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显示...

  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首次启用的物流机器人“诺亚”,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好奇围观。

  一份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显示,

  2015、2016两年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医疗公司的数量,

  是过去18年的两倍。

  千百年来,在与疾病搏斗的历史上,

  人类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如今,人工智能来了,

  依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能杀入医疗界,崭露锋芒。

  国内首个糖尿病机器人 糖小护

  “糖小护”是国内首个糖尿病机器人,

  患者可通过它咨询门诊、了解糖尿病知识、分析血糖血压数据等。

  目前,“糖小护”已经入驻珠江医院等10家医院,患者在门诊、病房都能看到智能机器人“糖小护”的身影。

  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一位病人正在与“糖小护”机器人进行沟通对话。

  “糖小护”在广东多家医院入驻后,纷纷受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喜爱。

  机器人“糖小护”不仅能解答患者的提问,还能一站式采集患者健康数据,合理为患者搭配饮食,评估产生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

  “糖小护”还是一名健康管家。若患者出现低血糖,它还能“一键通知”家属和医生,争取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

  “糖小护”的操作页面非常人性化。

  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

  在世界享有盛誉的画家达芬奇去世400多年后,一款同名的手术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1999年1月9日,第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美国面世,专家们期待着它能辅助医生完成复杂外科手术。

  2015年,它来到了广东。

  如今,它被广泛用于外科大部分领域微创治疗,包括肿瘤科、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以及心脏手术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的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华南地区首台。很快,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内的顶级医院也将它请进了手术室。 如今在广东的三甲医院,“达芬奇”在手术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外科专家不可或缺的助手。

  眼前的“达芬奇”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其机械臂系统如同一只章鱼,共有四条可实现540度旋转的可交互式“操作臂”和“镜头臂”。

  手术过程中,医生坐在手术无菌区之外的操控台上。眼前的显示器呈现放大10倍的三维立体高清影像,使他能清晰地关注到手术视野中的每一个细节。

  医疗物流机器人 诺亚

  “诺亚”是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首次启用的物流机器人,用于配送药品、标本以及手术器械。

  它们会说话,会走路,会自己开门,会自己坐电梯、摁楼层,在医院穿梭……

  能够稳稳妥妥地将药物、医疗器械、医疗标本、医疗被服等物资送达各个科室、病房及手术室。

  “诺亚”有萌萌的外表、智慧的头脑及出色的工作能力,目前已经取代了专门的运输队,承担了医院的部分物料配送工作。

  在广州市妇儿中心,有一支44人组成的专门运输队。但如今,医院配送机器人“诺亚”取代了这部分的工作。

  “诺亚”能自动在医院内运输静脉药物、医疗标本、医疗器械、被服等,最重能一次运送300公斤的物资,运送速度为每小时4.3千米。

  医院中有“诺亚”专属的停车区。

  医护人员正在使用机器人“诺亚”。

  MR眼镜 手术台上的救命利器

  MR(Mixed Reality,即“混合现实”),

  它的奇幻之处就在虚实之间。

  透过MR眼镜,医生能“看穿”眼前这具身体的表面,看到身体里的“立体内脏器官”。

  因此,MR眼镜能将减少医生对X射线图的依赖,

  并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和有效性。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内,医生正使用MR眼镜找到为祸病人身体的那个肺部结节,他小心地伸手进入“肺部”,找到这个不到1厘米的小结节位置,按下了打勾的按键——这意味着他也找到了手术最佳的进刀位置。

  它不同于VR的纯虚拟。VR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划燃的一根火柴,哪怕你站在冰冷街头,只要点(戴)燃(上)火(眼)柴(镜),也能享受温暖的壁炉和喷香的圣诞大餐;而MR则必须在真实场景上混合叠加虚拟影像。

  如今,MR技术正在迅速向包括医疗在内的现实生活各个场景渗透。

  医生的帮手而非替代者

  面对医疗机器人的精准判断,

  不少人开始感叹:机器人果真比人厉害吗!

  但在“医疗大咖”看来,

  机器人其实是医生的好帮手而不是取代者,

  因为机器缺少一种医学的人文温度,

  这使得它们始终无法与人媲美。

  “它很难实现与病人间的有效沟通、及时疏导病人的心结,做好心理按摩。”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一位小朋友正在和导诊机器人“晓医”对话。为了增加病人的亲切感,许多医疗机器人都被设计了萌萌的外形,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显示了医生人文温度的不可替代性。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一位病人正在和导诊机器人“晓医”对话。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市民可通过刷脸建档。市民只要用该院微信公众号刷脸验证身份,眨眨眼睛、张张嘴,3—5秒与公安系统的数据对接验证成功,便可建好档。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送药机器人“小易”,它不仅能按导航位置自动运送手术物资,还能与电梯“对话”,选择需要到达的楼层,配送时间准确,24小时全天候无休息工作。

  25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讲过一句名言:

  “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语言,第二药物,第三手术刀。”

  即使科技再怎么颠覆医学界,

  医生在面对患者时始终有制胜法宝,

  那就是有温度的对话。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