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特种机器人 > 行业资讯 > 正文

【访谈】约肯机器人:探索一片“蔚蓝”

2018-05-15 14:28 性质:转载 作者:上海临港 来源:上海临港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都说,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模式创新,一种是技术创新。很难说孰轻孰重,不过对于技术型创业者来说,显然后者的吸引力更大,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真正意义...

  都说,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模式创新,一种是技术创新。很难说孰轻孰重,不过对于技术型创业者来说,显然后者的吸引力更大,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约肯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约肯”)的创始人李之勤就属于这一类创业者。约肯是一家专注于消费级别的无人水下机器人的创业型公司。谈及创办约肯的初衷,李之勤语气铿锵:“我想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约肯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 李之勤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李之勤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为大学、电视台等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机核心信号处理板卡的整体软硬件解决方案,是一家典型的“为他人做嫁衣”的公司,用李之勤的话说就是“做得好,市场上也看不到你的品牌和身影,也不见得出彩”。2015年,李之勤果断出击,推翻过去的一切,重新出发,独自一人来到张江创业工坊@环湖800的207办公室,注册了约肯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联合创始人潘轶群(Jenny)是公司除了李之勤以外的第2名正式员工,在加入约肯之前,她在同一层的201办公室开拓自己的事业。这位90后的创业者和李之勤一见如故,常常由于工作的原因一聊就是大半个小时,后来她决定放弃自己的创业项目,直接加入李之勤的队伍,共同探索水下无人机器人这一片“蓝海”。


约肯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潘轶群

  01 发 现 蓝 海

  约肯目前的正式员工总共有30多号人,而在2015年6、7月份,这个数字是1,就是李之勤一个人。彼时,李之勤带着一帮技术能力强悍的兼职学生在做研发。在一次上海的机器人展会上,李之勤带着自己研制的智能小车和水下机器人两个原创产品参加展览,他的初衷很简单实用,就是想为产品的商业化探探路。出乎他意外的是,智能小车无人问津,水下无人机器人却受到热捧,甚至有人问他“能不能买”。“其实当时的那款水下无人机做得比较粗糙,但是市场反应不错。通过这次试水,我回去之后就果断彻底舍弃了智能小车的研发,把团队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水下无人机器人的研发中。”李之勤告诉小编。

  技术型创业者李之勤通过展会“试水”看到水下无人机的市场潜力,2015年这个时间点正是中国服务机器人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元年,而水下机器人还是较少被人关注的一个领域,李之勤凭借多年的消费级别的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经验和市场变革的关键敏感间隙里,嗅到了水下无人机器人的商机,集中火力,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家,致力于消费级别的水下无人机的研制和市场推广,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走出了一条坚实而独特的智能制造领域的约肯之路,过程也是艰辛备至,跌宕起伏,并非一帆风顺,最终在全球消费级水下无人机市场上博得了属于约肯的一席之地,“我要做这个领域的第一,而且今年约肯会有真实的销售数据来支持我这个大胆预测”,小编眼前的李之勤瘦削而自信。

  专攻市场的Jenny则看到了整个市场向民用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倾斜。她说:“这两年大众对于空中无人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概念,对于水下的需求也慢慢出现。一旦市场产生需求,技术就会相应地朝着民用消费级的方向发展,产品慢慢增加,供应链也开始出现。所以才会出现了这样一个所谓的‘爆发期’,水下无人机更多地走向人们的视野。”

  Jenny告诉小编,包括水下运动在内,“玩水”已然成为一项新的娱乐风尚,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水下探险、拍摄等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水下无人机成为了各个厂家争相竞逐的一块“蛋糕”。“水下无人在2018年应该会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Jenny说。

  02 探 索 蓝 海

  约肯选择水下无人机这一片“蓝海”,除了看到巨大的市场需求之外,也跟创始人李之勤自身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他坦言“视频处理是我的强项”,在视频处理半导体公司多年来的经验让他既有软硬件以及算法基础,同时又有系统方案设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产品落地量产的自信。此外,机器人是不少人儿时的一种情结,对于李之勤来说,还有家族的印记在,“我爷爷做了一辈子的木匠,从小我就跟着他把玩各种锯子、刨子,凿子,在童年的记忆力,间杂着各种木工工具的特别的声响,协助爷爷拉锯,常常一拉就是几个小时。”

  对孩子来说略显枯燥的木工工艺,对李之勤来说,却是一种跟年龄不相称的享受,他钟爱拉锯过程中“一松一紧”的牵拉、张弛有度的节奏,也爱闻那木屑在阳光底下飞散开来的原始的清香。李之勤告诉小编,爷爷对于传统的榫卯结构非常精通,打造一辆推车全程不用一根钉子,全是木头与木头天然的结构拼接,但是经手木匠爷爷双手的雕琢,一件一件器具光洁敦实在历史的风尘中站立。在匠人家庭的耳濡目染甚至影响到李之勤之后的专业选择,在上大学时本科他选择的是电子信息工程,硕士阶段则专攻控制工程,“这些应该都跟从小在爷爷身边打下手有关”。昔日爷爷造“车”,如今李之勤做“舟”,即“水下的小车”,李之勤的技术渊源还真需要打量一下他遥远的故乡的契合转乘之处,风静止处,是否还有那一缕木头的香气氤氲在午后阳光的照射的光晕里。

  此外,相对于工业型水下机器人这个已经存在了四五十年的市场,民用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市场才刚刚起步,它不像空中无人机那样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格局,待挖掘的空间很大。因此,约肯采取的步骤是凭借深厚的技术背景优势,稳扎稳打,先打磨技术,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功能先进的产品,然后开拓国际市场。

  从2016年开始研发到最新推出的产品,约肯已经做到第五代了。谈到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李之勤说:“相对于空中无人机,市面上是没有现成的水下机器人的解决软硬件方案。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找到解决方案,然后技术实现,完成原始方案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设计,当然还包括视频处理和图像以及控制信号的传输机制,此外还涉及到流体力学,水下密封、续航,运动控制等问题。”

  他特别指出,水下的运动控制由于涉及到流体力学、运动学,机器电机的反应速度、转换的角度以及水下的温度条件,水下无人机和空中完全不一样,因此照搬空中那一套是不可行的。约肯就这样一个坑一个坑地踩过来,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产品解决方案,慢慢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03  畅 游 蓝 海

  细数约肯的发展历程,从2016年推出首款水下无人机BW1,开启水下探索之路以来,直到2018年推出了全新的智能追踪水下机器人——BW Space。近3年的研发投入让他们看到了成果。


智能追踪水下机器人——BW Space

  Jenny告诉小编,最新的这款BW Space相比上一代,拍摄性能更加优越,续航能力也更强劲,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0米,其中4K高清摄像头能够捕捉更加细腻的画面。此外,智能追踪是这款产品的最大特点,随着下潜深度和画面的明暗变化,机器会在水下进行会自动的灯光校正。“目前,约肯研发水下机器人主要应用于7个领域,包括水下娱乐、管道检查、安全搜救、能源产业、渔业养殖、水下考古和科研教学。”

  谈到3年的研发时间,李之勤坦言:“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作为一家技术主导型的创业公司,如果没有技术积累、资金积累和人才积累,是坚持不下来的。换句话说,现在的技术性创业其实门槛非常高,光有资金还不够,技术、人员缺一不可。”他认为,资本市场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机会永远存在,重要的是你有否具备自己独特的创意以及核心竞争力。

  人才作为约肯的一大“筹码”是令李之勤颇为骄傲的一点。谈到选址临港,他说:“张江创业工坊@环湖800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支持力度也很大。在这里,张江和临港的双重优惠政策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问题,让我们可以专心搞研发。”他还指出,临港安静的氛围特别适合搞技术研发,“通常我们招到一个工程师,他就能够安安静静地在约肯这里做事,公司的技术人才,基本上没有流失,团队非常稳定和连续性,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我个人也非常喜欢临港,良好的水下智能制造基地的氛围在临港日益浓厚 ”。

  经过3年的发展,约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版图,在上海临港、浙江宁波分别建立了研发销售中心和供应链生产基地。2017年又成立了美国纽约市场合作伙伴,2018年1月在日本成立分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同于国内的其他企业,约肯“另辟蹊径”:先从海外市场抓起,再慢慢转向国内,“国内的市场培育需要一段周期,相比之下,海外的市场已经成熟了”。


约肯版图

  “探索,永无止境”是约肯喊出的口号,他们面向的群体是极客,因此做产品时候也怀着极客的心态。“我们要设计出来国际最好的产品,从简洁而非常强悍的科技感的外形工业设计,到稳定而且丰富的产品功能,甚至简洁优雅的产品的UI设计,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而且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能把这些高科技的产品能够落地生产出来,组建自己的供应链系统,申请国际国内商标和专利,申请国际通行的认证,约肯的每一步都踏实而自信,给这些要求很高而且品位前卫的人去玩。可以说,我们很有信心服务好这类高端群体。”

  谈到约肯这一名称的由来,李之勤解释说:“这个词音译自‘You Can’, 怎么理解呢?就是——如果你想成功,首先要有让别人成功的胸怀。成功的衡量标准就是你做出来的产品让别人用起来舒服、体验感强,这样你才能把这个企业经营下去,才会真正地收获成功。”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