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特种机器人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全息凝视摄像机和安全服务机器人上岗,冬奥保障又现“黑科技”

2022-02-16 19:25 性质:转载 作者:陈静 来源:新京报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机器人提供无接触式服务,观众通过人脸识别、检票验码、识别身份证等任何一种方式提供身份信息后,即可在1秒钟内完成身份验证、智能测温、健康码查询等8项流程,...

机器人提供无接触式服务,观众通过人脸识别、检票验码、识别身份证等任何一种方式提供身份信息后,即可在1秒钟内完成身份验证、智能测温、健康码查询等8项流程,实现安全、便捷、快速通行。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五棵松体育中心内,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激战正酣。而在场馆外,全息凝视摄像机和安全服务机器人都已配置“上岗”。2月16日,记者在海淀区万寿路街道采访时获悉,五棵松体育中心外围保障组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也全部进入赛时状态,而利用海淀区的科技优势,一些“黑科技”又现身冬奥保障工作中。

2月16日,五棵松体育馆,灯杆顶上安装了全息凝视摄像机和可变焦摄像头,指挥部可以实现对外围广场的全方位高清监控。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场馆外围观众入口处,12台安全服务机器人提供无接触式服务

海淀区正在大力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在此次五棵松冬奥场馆外围保障工作中,也有一批高新科技集中亮相“上岗”,成为了助力冬奥保障的重要力量。

在场馆外围观众入口处,设有12台安全服务机器人提供无接触式服务。这些机器人可以算是冬奥场馆的“身份识别官”,观众通过人脸识别、检票验码、识别身份证等任何一种方式提供身份信息后,即可在1秒钟内完成身份验证、智能测温、健康码查询等8项流程,实现安全、便捷、快速通行。

2月16日,五棵松体育馆,观众在志愿者引导下有序安检进入外围场馆。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场馆外围广场上,几排白色简易房格外显眼,上面还竖立着迎风飘扬的红色党旗,这里就是五棵松体育中心外围保障工作组的现场指挥部。在指挥部里,除了前面提到的外围保障方案和实名制部署点位图,还有一块高清的监控大屏,可以实现对外围广场的全方位高清监控,这主要得益于场馆外增设的2台全息凝视摄像机和3台可变焦摄像头,大幅提升了外围保障组的应急指挥和动态掌控能力。

结合场馆一公里保障范围设置了赛事保障区,定时对外围区域消毒

疫情防控是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五棵松体育中心周边有居民小区环绕,还有被誉为京西娱乐新地标的华熙Live商圈,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实现彻底的闭环管理非常不容易。再加上目前多点散发的疫情形势,要将冬奥防疫与城市防疫一体推进,给场馆外围保障团队的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我们结合场馆一公里保障范围,设置了赛事保障区和华熙商业区物理隔离,备足隔离场所和公共卫生力量,并安排专人全程在点位值守,定时对外围区域消毒,确保涉奥人员同社会人员不交叉、路线不重叠。” 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武装部部长戴军介绍。

城市青年志愿者在引导观众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为了最大程度确保冬奥赛事的平稳进行和周边市民的健康安全,万寿路街道外围保障组的工作人员按照“属地保外围、外围保核心、核心保场馆”的工作思路对保障团队人员进行实名制落位。

据悉,开赛以来,在完成每天的赛事保障任务后,保障团队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从观众入场、出场的流线设置,到安保人员、城市志愿者的值守点位,对每一处细节进行复盘改进,力求将场馆周边的安保力量、疫情防控、观众组织、交通秩序维护等工作最优化地部署到位,全方位筑牢防护屏障,确保场馆外围保障万无一失。

此外,外围保障团队也全力做好应急保障服务。2月13日,北京出现强降雪和强降温天气,万寿路街道提前开展准备工作,安排好人员、物资,从13日凌晨4点,连夜开展五棵松体育中心周边扫雪除冰作业,持续工作近10个小时,随降随清,最终顺利在观众入场前将场馆周边积雪清理完毕。

5100余名保障力量在重点点位值守,指引周边车辆停放和观赛人群入场退场

“您好!请按照一米线的标识排队!”

“您好!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您好!欢迎来到五棵松体育中心!”

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外围,可以听到很多这样的声音,看到很多身着“志愿蓝”或“柠檬黄”的身影,他们就是五棵松体育中心外围保障团队中的志愿服务力量。

志愿者在检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每场赛事开始和结束前,场馆外围保障组的工作人员、“柠檬黄”文明引导员、城市青年志愿者、安保人员及各类社会面群防群治志愿者等5100余名保障力量,都会在场馆周边、重要路口、华熙商圈等各个重点点位值守等待,指引周边车辆规范停放,引导观赛人群有序入场、退场。

保障团队中的志愿服务力量有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保障工作的老同志,有一直致力于文明城市建设服务的公共文明引导员,也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城市青年志愿者,还有地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志愿者。大家身穿冬奥“志愿蓝”或“柠檬黄”,共同参与冬奥、服务冬奥、助力冬奥,感受志愿精神“薪火相传”,用饱满的热情、贴心的服务让观赛群众和地区居民感受到万寿路的温度、海淀区服务的高品质以及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魅力。

“柠檬黄”文明引导员在引导观众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此外,冬奥盛会恰逢新春佳节。五棵松体育中心外围保障组的工作人员还为场馆周边道路及南广场防疫帐篷、票检帐篷、现场指挥部和应急指挥室都早早挂上了中国结、红灯笼、灯带,并铺设红地毯,还在元宵节当天开展了“我和奥运火炬合个影·正月十五送花灯”活动,让冬奥志愿者们和冬奥会火炬合影留念,共同营造“双奥之城”文明、祥和、热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 ASCM:2025年供应链五大值得关注的趋势
    随着全球市场的持续动荡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发展,供应链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ASCM(供应链管理协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供应链趋势报告,揭示了未来几年内将深刻影响供应链发展的关键趋...

    2025-01-14 09:14

  • 《therobotreport》:2024 年 10 月机器人投资额将超过 74 亿美元
    2024 年 10 月,机器人投资额超过 74 亿美元,共进行了 77 轮融资。Waymo的 56 亿美元融资领跑了投资总额,这是截至 11 月的一年中最大的单轮融资。10 月份的总额是今年前 10 个月以...

    2025-01-08 10:04

  • 博世在CES 2025发布最新的《博世技术指南》报告
    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德国博世集团(Bosch)发布了最新的《博世技术指南》报告,重点关注人工智能(AI)技能的发展。该报告基于对中国、印度、德国、英国和美国公众的调研,旨...

    2025-01-08 10:00

  • CES 2025: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技术成为焦点
    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技术成为焦点,众多企业展示了最新的创新成果,体现了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度融合。美国三星电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推出...

    2025-01-08 09:59

  • 人形机器人画作拍卖108万美元
    近日,一幅由英国人形机器人Ai-Da创作的画作《AI之神》(AI God)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10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79万元)的高价成交,远超预估的12万至18万美元区间,创下机器人艺术品拍卖的历史新...

    2024-12-27 09:39

  • 2025 年值得关注的欧洲机器人公司
    欧洲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预计到 2035 年,全球仿人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380 亿美元。 这一激增是由全球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短缺所驱动的。 德国、荷兰和挪...

    2024-12-20 08:53

  • IFR:中国机器人已超越德国和日本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24年11月20日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中国在制造业中的机器人密度已超越德国和日本,跃居全球第三位。这一成就反映了中国在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巨额投...

    2024-12-20 08:51

  • 2024:被誉为“人形机器人觉醒之年”
    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觉醒之年”。全球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技术的突破与市场的兴起,使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化的关键节点。从...

    2024-12-19 09:23

  • 亚马逊宣布推出全自主移动机器人以提高仓库搬运效率
    近日,亚马逊宣布推出一款“全自主移动机器人”(Fully Autonomous Mobile Robot),该机器人能够在仓库内自主移动,自动搬运货物,进一步提升仓储效率和减少人工干预。这一技术创新不仅标志着...

    2024-12-06 10:48

  • 新兴技术正在重塑欧洲制造业
    近年来,欧洲制造业新兴技术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到增材制造和机器人技术,这些创新正在重塑生产流程,提高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然而,欧洲在技术领域,特别是人...

    2024-12-05 09:54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