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在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大会上,南湖区被评为2020年度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区。南湖区领导朱苗、张培新、俞海福、沈金华、孙卫斌在南湖区分会场参加会议。
生态环境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是多年来南湖区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执着探索,全力以赴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打好“碧水提升战”“蓝天保卫战”“清废攻坚战”三大战役,才让生态绿色画卷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精准施策 “三五共治”
撬动绿色崛起
大地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5月的南湖绿色不断延伸,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亮厚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去年,南湖区以全省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创建水生态修复示范区,让碧水成为美丽南湖的颜值担当。创新开展“四塘”整治专项行动,通过运用“无人机/船”、声纳探测水下暗管等科技手段,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美丽河湖“资源库”扩容,湘家荡成功上榜省级“美丽河湖”;加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农田氮磷拦截沟渠或生态缓冲区建设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一套“五水共治”组合拳,加速刷新南湖区水环境的“颜值”。去年,南湖区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比例从2018年9.1%跃升至90.9%,创历史新高,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
蓝天白云的环境,是人民群众殷切的期盼。去年,南湖区通过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四大结构”调整,开展锅炉综合改造、全面落实施工场地扬尘治理“七个100%”等工作。实施VOCs治理、柴油货车治理、餐饮油烟治理、露天禁烧治理四大专项治理攻坚行动,通过强化VOCs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完成70家机关事业单位、规上企业食堂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等,实现精准治气。去年,AQI优良天数提升率和PM2.5改善率居全市第一。
打造“无废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更优良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南湖区以“无废城市”创建为目标,开展危险废物归集中心、工业垃圾收集转运中心等一批固废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加大固废处置能力,并进一步强化监管手段、拓展平台功能、加强固体废物监管工作,健全工业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自浙江省固体废物监控平台2.0系统启用以来,南湖区已实现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工业固废利用处置率达100%,“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市领先。
改革创新
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如今,南湖区的水下有了“水下地图”系统,有了该系统后,经水下扫描可以在河道上任意取两个点来查看数据,它的精密度可达厘米,可视化反映水下实际情况,实现南湖区河道和湖泊水下地形地貌的水下测量和可视化监管。
嘉兴是红船起航地,作为主城区的南湖从来不缺创新精神。早在2019年,南湖区生态环境分局在全市率先开展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平湖市签订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去年又与海盐、嘉善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上下游两地政府通过协议的方式,共同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相协调相促进这篇大文章,2008年,南湖区创全国先例,举行首次排污权指标拍卖会;2012年,南湖区首次举办排污权网络电子拍卖会,开创排污权网拍“先河”;2018年,南湖区进一步优化排污权拍卖流程……为优化排污权交易制度大胆尝试,构建具有南湖特色的环境制度体系。
在探索的道路上,创新举措还有很多。为了破解环保督察工作中的盲点、堵点,南湖区创新运用科技力量,将无人机、无人船、自动站等智能设备和平台嵌入智慧化协作管理新模式,遥感监测抓拍尾气超排车辆只需1秒、无人机实现云上盯“污”、无人船排查水下问题和隐患……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加入到环保力量中来,发挥着它们的独特作用,使当前的生态环境监管、保护和治理工作更具“科技味”。
2024-11-13 11:22
2024-10-30 09:28
2024-07-30 09:38
2024-02-24 09:44
2024-02-07 09:59
2024-02-02 09:42
2022-12-29 18:58
2022-12-07 21:25
2022-11-25 19:21
2022-11-25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