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天”到“下海”,水下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新形态的出现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拓宽了领域,而作为发展的新方向,其也应“大有可为”。
深海竞争领域中的“新蓝海”
近年来,在无人机市场的带动下,水下智能机器人产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并在资源调查取样、打捞和军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特别是近日在高交会上亮相的众多水下机器人,不仅展示了其技术,也体现了水下机器人发展的潜能和后劲。
当视野从天空、陆地逐渐转向海洋,智能相对论(aixdlun)分析师柯鸣认为,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大有前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硬件的逐渐完备,水下机器人的“深海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1.尚未充分开发的“蓝海市场”
水下机器人,一直给人以神秘莫测的印象,也一直未曾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其与空中无人机市场的火爆形成着鲜明的对比。而实际上,水下机器人市场,是一片容量巨大、潜力巨大的优质市场。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被充分开发,消费人群基数较大。
2.满足海洋探索需求大有可为
在传统的观念上,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多为军用和工业,其主要实现海底资源探测、开采以及海底救援等任务。
但是,随着不过,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水下领域的探测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水下智能机器人的市场正在一步步向商业、民用等领域扩张。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形态的水下潜航产品,例如较为偏C端的形态各异的可供娱乐、科教片拍摄的消费级水下机器人。
如今,水下智能机器人已开始为大众所熟知,除可在水下移动探测之外,在搭载了如视觉、感知、人工智能和自动平衡等技术后,航速、下潜深度、拍摄画面的清晰度等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其已可以满足基本海底无人操控的需求。
3.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从水下机器人的市场表现来看,其应用领域也是相当广泛的。比如在水产养殖上,我国许多底播增殖型海洋牧场采捕仍用的是人力,工具也相当原始,这对于养殖者来说,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采捕成本高还具有极高的安全风险。而水下机器人的兴起和发展可以帮助渔民们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水下机器人在管道清洁领域也将大有作为。我国因为人口分布不均,城市管道面临着堵塞、年久失修等问题。如果运用水下机器人进行管道的检测,就可精准定位需要修理的管道,避免了大规模挖开地面,重新安装的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保障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在娱乐消费端,水下机器人也有相当广泛的市场。随着潜水运动的兴起,我国拥有潜水证的人群已达1.5亿,越来越多的人对深水运动感兴趣,因此也给C端市场带来了机会,比如海洋馆、游乐场、科技馆等娱乐场所就需要水下机器人监控水域环境,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避免人员溺水和伤亡事件的发生。在个人消费领域,小型的水下机器人还可用于水下拍摄,携带方便。
2025-04-18 10:00
2025-04-16 11:09
2025-04-07 09:59
2025-04-07 09:59
2025-04-07 09:59
2025-04-03 08:58
2025-04-03 08:58
2025-02-25 11:00
2025-02-25 10:58
2025-02-25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