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成本、可扩展”的无人系统成为防务与公共安全共识的当下,加拿大Draganfly Inc.宣布与美国Palladyne AI Corp.合作:将后者的Pilot边缘自治软件嵌入 Draganfly 多型平台,把“单操作者—多机蜂群”的侦察监视与协同作战能力做成可交付的软件栈,面向政府、国防及商用用户。官方信息明确,此次集成强调人在环外监督的人机协同,目标是显著降低操作负荷、提高任务效率与覆盖范围。
产品层面,Pilot的技术要点在于“闭环自治 + 边缘算力 + 多传感器融合”。软件在机载端完成“探测—识别—决策—控制”的全链路,并通过标准飞控接口接管航迹与姿态;在群体层面,按照任务目标进行自组织协作,实现多目标的自主发现、优先级排序、持续跟踪与编队协同。Palladyne 对外宣称 Pilot 可在动态/复杂场景下运行,并与战术级地面态势系统(如 ATAK)衔接以支持实时目标标注与复核,这为“分布式蜂群搜索—包络—持续监视”的工作流提供了工程基础。
与“厚软件”相匹配的,是 Draganfly 的“稳平台”。以Commander 3XL与Commander 3XL Hybrid为例:前者采用模块化机身与多挂载接口,能搭载双光电吊舱、测绘相机与投递盒等载荷;Hybrid 版本在典型4 kg有效载荷下可连续滞空3小时以上,显著提升广域长时在站能力,适合跨地形搜索与“多批次出动”的蜂群策略。厂家公开指标显示,Hybrid 版最大持续载荷约 8.8 lb(4 kg)、续航 3+ 小时,并具耐候与多燃料适配;配套规格文件给出了尺寸与环境范围参数,便于任务配置与适航评估。
双方也给出清晰表述。Palladyne AI 总裁兼CEO Ben Wolff表示,与 Draganfly 的协作将“为艰难环境中的政府、国防与商用用户,交付先进的空中智能解决方案”;Draganfly CEO Cameron Chell称,Pilot 让此前只属于“大型、昂贵系统”的自治能力下放到可量产平台,“作为嵌入式选项扩展我们的模块化框架与任务关键自治/蜂群能力,在复杂场景下降低操作负荷并提升效能”。
Draganfly Inc.成立于1998年,长期服务公共安全、农业、工业巡检与测绘等领域,近年加速面向防务与政府任务域,形成“机体 + 传感器 + 软件 + 服务”的一体化能力矩阵;平台覆盖中大型专业机与任务载荷,强调模块化与耐候性。
Palladyne AI Corp聚焦机器人平台自治软件,其Pilot以“平台无关、边缘部署、群智协同”为核心,面向 UAV/UGV/ROV 做“观察—学习—推理—行动”的实时闭环,并宣布在多家硬件平台上完成目标识别、跟踪与协同验证;近期还披露推进 Pilot 适配新一代 AI 芯片,以扩大在“小/中型无人机”上的可部署覆盖。
把“软件做厚、平台做稳”的另一面,是工作流的工程化。在规划阶段,Pilot 可依据任务目标自动生成“搜索—识别—跟踪—复核”的链路与队形/高度带;执行阶段,由单机在边缘端完成目标判别与路径重规划,群内通过低时延链路进行去重与覆盖;监督阶段,操作者在地面站实施策略干预与任务切换;复盘阶段,飞行与识别数据沉淀为经验库,支持参数化复用。这使“蜂群”从展示走向值班:特别是复杂地形广域ISR、要点看护、突发事件快速感知/围捕等场景,将更依赖“单操多机+长时在站”的组合。
除软件集成外,Draganfly 近期与Global Ordnance达成战略合作,内容包括在制造嵌入、响应式供应链、本土化交付与任务适配方面协作,以加速其平台在防务市场的采用——这一供应链与合规铺垫,与 Palladyne 推进“群体自治”的产品节奏相互呼应,构成“可交付的平台 + 可扩展的智能”的双轮驱动。
从产业视角看,本次合作的“产品意义”在于:其一,把边缘自治沉淀为可复用的软件栈,缩短从演示到值班的工程闭环;其二,用长续航/高载荷的中型平台承载群智能力,兼顾部署成本与战术弹性;其三,依托模块化载荷与混动续航覆盖从城市 ISR 到越野长滞空的多样任务域。若在抗干扰通信、跨域协同(空/地/海)与合规审查上持续进展,“单操多机”的蜂群将更接近实战化与常态化部署。
2025-10-22 09:10
2025-09-27 11:03
2025-09-16 09:46
2025-09-11 10:50
2025-09-04 22:15
2025-09-03 14:23
2025-08-20 22:14
2025-08-15 10:59
2025-08-06 11:19
2025-08-05 1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