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成都青白江区智慧物流场景清单发布暨西南交通大学青白江无人物流科创园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成功举行。青白江区人民政府、西南交通大学与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标志着西南交通大学无人物流科创园项目正式落地青白江。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杨丹,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余敏明、校长闫学东,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金辉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见证这一校地企协同推进无人物流技术产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时刻。
(签约仪式)
该项目选址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根据协议,将采用“1个平台公司+1个政校企联合创新中心+N个项目孵化公司”的“1+1+N”模式,打造科技产业高地,重点推动无人物流技术在人才实训、车路运一体化智慧交通、自动驾驶软件及物流车底盘研发制造等领域的创新与转化。首期研发办公场地达1500平方米,将依托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的枢纽优势,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并积极申报省部级及国家级创新平台。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杨丹在致辞中表示
签约三方以共建科创园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集中优势,聚焦更新旧动能、培育新动能,以此健全完善高效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加快推动一批标志性、创新性合作成果落地见效,将无人物流科创园打造成为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科教融合、产教融汇基地和高质量物流产业特色发展样板间,并持续拓展辐射范围,从而有力支撑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余敏明指出
该项目整合了政府资源、企业实力与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有望加速无人物流从技术概念走向产业实体,为成渝地区智慧物流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支撑。
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表示
本次与西南交大、浙江中力的携手合作,必将为我区现代物流主导产业提质发展带来新机遇,为建设智慧化、绿色化的“世界级陆港枢纽”增添新动能。
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金辉表示
此次合作是基于青白江的物流枢纽优势与西南交大的科研实力作出的战略布局,公司将通过技术、产品和商业三个维度扎实推进,助力青白江打造无人物流数智化示范区。
(打通场内到场外的全链路智能化)
未来,三方将成立工作推进专班,统筹科创园战略规划与项目落地,保障资金高效使用,并通过合资平台公司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孵化。项目还计划申报更高层级的创新平台,打造全国无人物流领域校地企协同创新标杆。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通过观看无人物流场景视频,直观了解科创园在智能仓储、无人配送、智慧调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青白江智慧物流场景清单发布)
近年来,青白江区围绕打造世界级陆港枢纽,将智慧物流场景创新作为物流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和开放物流领域场景资源,持续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当天,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还发布了青白江智慧物流场景清单,涵盖了夜间智慧物流应用场景、低空物流应用场景、“智慧陆港”信息化应用场景、智慧仓储应用场景以及智慧物流新型基础设施。
中力叉车(EP EQUIPMENT)是一家依靠产品创新而飞速成长的企业,专业从事电动仓储设备及叉车开发、制造、服务的全球性企业。
2012年在全球推出小型电动搬运设备——中力小金刚并荣获国际设计大奖"德国红点奖"和"IF设计大奖"。自此改变了行业产品史,实现了从手动搬运到电动搬运的裂变,中力也因此从杭州发展到拥有浙江安吉、江苏靖江、杭州富阳、美国威斯康星州等多个生产基地的国际化企业,厂房面积达30万平方米、员工近2000名、年产超10万台电动搬运设备及叉车。自2013年起连续7年引领中国电动仓储设备及叉车产销排名 ,2019年引领中国锂电仓储设备及叉车产销排名 。(数据来源CITA 年度报表)
中力将以“解放人类劳动力”为使命,在实现从手动搬运到电动搬运的基础上,正全力推动从柴油叉车到锂电叉车的绿色革命,并且正在朝机器人搬运的方向大步前进,努力实现绿色搬运、智能搬运和数字搬运。
中力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全球用户、员工、代理商、供应商的大力支持,一起改变、共同成长是中力追求的目标。
努力工作走正道
中力强调社会责任,坚持正念,致力于通过努力工作,为降低物料搬运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及空气污染做出贡献。
持续改进求发展
中力强调产品创新,坚持自主开发,致力于通过满足用户需求,为市场提供全系列物料搬运设备。
卓越服务谋共赢
中力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坚持用户利益至上,致力于通过强化本地服务,借助互联网工具,为全球用户减少后顾之忧。
中力以自身的发展促进行业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创造社会价值,努力推动社会进步,与社会共同快速、稳健地发 展,为行业及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力拥有海内外近2000名员工,百名以上专注电动仓储设备并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工程师团队,以及一支200人的海外管理团队, 分布于美国、欧洲、泰国,不断引入国际一流的生产方式、生产标准、创新技术。
2025-09-11 10:50
2025-09-04 22:15
2025-09-03 14:23
2025-08-20 22:14
2025-08-15 10:59
2025-08-06 11:19
2025-08-05 17:08
2025-08-01 23:47
2025-07-21 10:28
2025-07-21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