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宝马集团(BMW Group) 宣布,其位于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整车厂将从 2026 年起,在厂区内部物流环节引入氢动力拖车列车(tugger trains)与叉车,以替代目前的电动物流设备,并规划在 2030 年实现全面过渡。该项目不仅是宝马 iFACTORY 架构下的落地试点,也预示着未来工厂物流能源结构的潜在变革。
根据宝马官方报道,该厂区将部署氢动力拖车列车与叉车执行零部件运输、车身、总装等各生产区间的物流任务。雷根斯堡工厂物流车队目前约有 230 辆牵引列车与叉车,均采用电动驱动;但电池在每班需更换两次,且更换过程需借助起重设备、耗时约 15 分钟,并占据储换电空间。宝马方面认为,这种更换方式对空间与效率的占用过高,不利于更高效的物流运转。为此,采用氢燃料电池驱动设备可避免频繁换电,在加注速度上更接近传统燃料车的体验。宝马项目经理 Katharina Radtke 指出:“加氢速度快得像传统燃料一样,加氢站将直接布置在不同生产区内,占地不大。”
在氢气供应设施方面,宝马拟在 2026 年初前完成厂内约两公里长的管网建设,并在各生产区设立六处分散式加氢站。氢气将先由专用运输拖车输送,在现场储存并供应给物流车队。据官方估算,该厂年氢气消耗在完全转换后将约为 150 吨。宝马还强调,此举将使其物流能量结构更具多样性,并优化空间布局,符合其向 iFACTORY 数字化、可持续工厂发展的目标。集团雷根斯堡厂负责人Armin Ebner表示,“从电动向氢动力的渐进升级,将使我们更接近未来工厂的能源愿景。”
行业解读认为,宝马此举具有多重意义:一是物流设备能量系统由电池向燃料电池的跨越,在续航、加注效率与用地效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二是在大规模工厂内实施氢基础设施,对加氢网络、设备兼容性与安全管理提出新的考验;三是该项目一旦成功将成为高端汽车厂区物流系统的示范标杆。此次转换将分阶段执行,预计 2030 年前完成从电驱到氢驱的全面过渡。 还有观点认为,氢动力并非完全无争议——在阴雨天气、氢气成本、加注效率、氢源清洁度等方面仍存在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在该厂已广泛应用自动化物流系统:例如其 ATS 云控系统用于协调约 140 台智能运输机器人(STRs)和 50 辆牵引列车,通过路径优化引导零部件按装配顺序到位,保持物流高效和准确(平均每日处理约 10,000 次部件配送)。该系统在雷根斯堡厂的物流流程中至关重要。
不过,要在如此规模的生产工厂内部实现氢动力物流转换,仍需克服技术与运营壁垒:管网建设、加氢站分布、安全防护、设备耐用性、氢气价格及氢源绿色化、系统监管合规等,都是必须攻克的课题。即便如此,宝马的这一布局显示出其在绿色制造与内部物流领域的前瞻性思考。若该模式成功推广,其物流端的能源结构创新或将成为未来汽车制造厂区装备升级的一道新风景线。
2025-10-28 12:40
2025-10-24 11:51
2025-10-24 10:08
2025-10-24 10:08
2025-10-24 10:08
2025-10-24 10:08
2025-10-24 10:08
2025-10-22 09:07
2025-10-22 09:07
2025-10-21 0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