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市场关于“小巨人”的关注不断增多。2022年伊始,国务院国资委就提出,要结合地方禀赋优势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而“小巨人”作为专精特新中的“排头兵”,更是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中之重,它们引领着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更好地了解“小巨人”企业目前的发展、经营、研发、资本市场等相关情况,红星资本局于2022年开设《专精特新“小巨人”访谈录》专栏,通过对话访谈的形式,深度调研中国“小巨人”企业发展情况,解读中国“小巨人”企业发展优势与困局,提升“小巨人”企业影响力,绘制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群像。
2021年7月份,工信部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工信部此次公布的名单中,有一家位于四川成都的企业深耕机器人核心控制系统及整机领域十年,长期致力于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建设,如今已走在行业细分赛道前列。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整机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在国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背景下,这家低调的公司被置于聚光灯下。
研发机器人“大脑”
市占率达50%
2月14日上午,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内,一排排机器人整齐有序并列着。一台六轴工业机器人正在做测试,巨大的机械臂灵活上下翻飞。测试通过后,它将被推向市场,协助工人完成更多复杂的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卡诺普公司总经理邓世海提到,很多中小工厂面临“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成立于2012年的卡诺普,看到了机器人产业应用的广阔前景,便一头扎进这个领域。经过十年的沉淀,如今卡诺普已成为国内外为数不多拥有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企业之一。
卡诺普最初创始团队只有5个人,但他们此前已在数控机床行业打拼数年。谈到刚创业时的想法,邓世海表示,作为有技术、有经验,但缺少启动资金的团队,卡诺普最初选择了相较之下还算轻资产运作的“控制器”,作为切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起点。
“控制器”作为机器人的大脑,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相当于机器人的神经中枢,但当时机器人零部件的国内市场还比较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国产厂商渗透率尚不高,长期以来市场都由“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ABB、库卡)等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看到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不高,国内就算有企业在做,规模也不大。”此外,邓世海说,在机器人控制器领域,国产“大脑”在稳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关键指标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机器人无法准确完成一些复杂动作。
对于工业机器人行业而言,国产替代不仅是市场需要,更是国家需要。创业正式启动后,卡诺普团队利用技术优势,便走上了一条国产化替代的路,完全做自主开发。“不论是电路板设计,还是程序编写,都是公司自主研发。”
好在成都做控制器有天然优势,邓世海说:“成都高校多,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优势。”
受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崛起带动,近年来机器人控制器的市场也在加快成长。依托核心技术,卡诺普的产品线同时飞速发展。
2018年,卡诺普售出1万多套机器人控制器,累计向市场投入了4万套以上,占据了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此外,在国产焊接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2020年卡诺普还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大胆转型:
从零件到机器人整机
业内首家第一年销售就破千的企业
在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公司却决定转型——从单一控制器业务,延伸到机器人整机市场。
机器人控制器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一批其它领域的企业竞相布局。邓世海说,2017年左右,国内一些成熟厂商也在自己研发控制器,公司认为只做单一控制器业务,未来道路会越走越窄。
近年来,随着国产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本土机器人厂商取得技术突破,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步入快车道。卡诺普深耕机器人控制器多年,在整机研发技术和市场方面也拥有先天优势。2019年,卡诺普的业务便进行了转型。在转型机器人本体后,卡诺普专注机器人研发制造。
大胆的转型也收获了回报,卡诺普成为业内首家第一年销售机器人就销量破千的企业。
高速发展背后,实际上是底层技术在做支撑。据介绍,卡诺普研发投入不断增长,由2016年的194万元上升至2021年的2800万元左右。截至2021年,该公司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已近13%。如今卡诺普拥有技术研发人员100余名,占总人数的1/3,未来技术人员还会继续增长。
“行业王者深耕有道”
针对细分领域逐步突破
“我们通常讲,行业王者深耕有道。”邓世海介绍称,实际上,在细分赛道精耕细作,也成为卡诺普公司多年来的发展策略。
机器人行业的市场规模很大,不论是巨头还是中小企业,都在各自细分领域有其优势。而卡诺普采取的策略便是从细分领域去突破。
“以前我们做控制器,就把很多行业的知识掌握了,比如焊接、喷涂、搬运机床上下料等等,我们目前就主要针对细分领域来逐步铺开。”据悉,卡诺普在2019年左右,主要以中轻型负载机器人为主;2021年开始,陆续发布大负载机器人,逐步丰富和完善产品线。
卡诺普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
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2021年,卡诺普获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值得一提的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工信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着力培育的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对此,邓世海感触颇深,卡诺普的飞速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资本的助力。
“有了资本退出机制后,投资人敢于投中小企业,增加了融资渠道。”此外,邓世海提到,科创板、北交所的先后推出,让更多中小企业有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企业能获得更多资本助力的机会,资本的助推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卡诺普机器人正按照编程绘制“冰墩墩”
智能工厂时代逐步到来
未来要让国产机器人走向世界
2022年,卡诺普还将继续扩产。据悉,2021年,卡诺普建成了西南地区超3万平方米的“国产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基地”,同时整合行业各方资源建立“产业联盟”,新厂房或将在今年投入使用。
据邓世海介绍,新的厂房建成后分为几层楼,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功能,实现更多量产。此外,未来会加入更多自动化的因素,争取让全自动化成为可能,实现让“机器人造机器人”。据悉,基地建成后,将作为机器人科普教育平台、机器人操作培训平台、机器人合作研发平台、行业人才孵化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全方位开展“人工智能”+科技服务。
据悉,除国内市场布局,卡诺普也一直瞄准海外市场。数据显示,卡诺普海外产品销量已占据公司整体销量的15%。截至目前,卡诺普的产品已远销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匈牙利、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未来我们有个设想,立足于中国市场,争取把海外市场的销量做到跟国内持平。”邓世海说,未来公司的野心是要把国产机器人带到全世界。
2025-04-18 10:00
2025-04-16 11:09
2025-04-07 09:59
2025-04-07 09:59
2025-04-07 09:59
2025-04-03 08:58
2025-04-03 08:58
2025-02-25 11:00
2025-02-25 10:58
2025-02-25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