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船 > 正文

水上清污机器人:自动巡航,漂浮物打捞率达99%以上

2020-09-14 15:56 性质:转载 作者:王攀 王祥龙 来源:封面新闻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封面新闻记者走访四川21个市州,寻找当地网红气质黑科技产品,揭秘她们诞生背后的故事,展示科技创新的“蜀”川最牛。封面新闻记者 王攀 王祥龙我国江河众多,...

封面新闻记者走访四川21个市州,寻找当地网红气质黑科技产品,揭秘她们诞生背后的故事,展示科技创新的“蜀”川最牛。

封面新闻记者 王攀 王祥龙

我国江河众多,水域面积宽广。然而,部分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蓝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疯狂生长,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以及枯枝、落叶的堆积,却让部分水域受到污染影响观感,甚而影响水环境和水生态。

传统的水上清污,主要依靠人工打捞。不仅难度大、效率低、效果差,而且对打捞人员也存在着较高风险。

水上清污机器人 受访企业供图

9月21日,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就将启幕。届时,将亮相这届“云博览”的水上清污机器人,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9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四川德阳的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前了解了这一智能产品。

研制3款机器人

应用于不同场景

走进这家企业的大门,就能看见一行醒目的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介绍,这也是该公司研发、制造水上清污机器人的一个重要背景。

从2014年开始,该公司启动了水上清污机器人研制。为了让清污机器人更智能,该公司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共同研发。

封面新闻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目前已研制了3款水上清污机器人。DF-H1型,可对大量集中囤积的厚重水上漂浮物,进行识别、收集、打捞、切断、压缩、打包、堆垛及转运等。DF-H2型,是以打捞、运输和卸料为一体的网链式中型清污机器人,能适应各种复杂漂浮物打捞工况。DF-H3型,主要用于清理城市河道、公园游乐场所等水面漂浮垃圾,如绿萍、树叶、水葫芦、泡沫、塑料袋等。

水上清污机器人 受访企业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DF-H1、DF-H2型清污机器人可以人工驾驶,也可以无人驾驶。DF-H3型,则有现地遥控、远程驾控台遥控及无人智能化控制3种操作模式。

“我们把它放在水里,它自己就可以寻找漂浮物。然后去跟踪它,把它打捞上来。”公司总工程师洪盛荣说,“它会沿着规划的固定路线巡航,如果发现附近有漂浮物,它就会偏离固定的巡航路线,然后进行打捞。打捞完成后,它又会回到既定的航线上来,继续往下边走。”

洪盛荣补充说,机器人监测到漂浮物装满后,就会开回岸边。而后,进行自动卸载,并发出警报,通知岸上的人员把漂浮物运走。

研制3款机器人

应用于不同场景

据介绍,机器人配置的摄像头,就是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工作全靠摄像头先发现漂浮物,然后进行追踪打捞。那么,在遇到游泳的人或桥墩时,机器人是否会进行打捞呢?

原来,摄像头发现漂浮物后,会通过系统内的几千张图片资料进行对比识别,再进行打捞。自动识别,也正是水上清污系列机器人的关键所在。而且,机器人还会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身功能。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机器人除完成自主导航、自主搜寻、自主避障、智能识别、自动打捞等一系列动作外,还具有巡库等多项功能,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同时,3款清污机器人均有水质检测分析仪等设备,能够对水文水质进行实时检测,收集水文、水质等数据,并无线传送至公司大数据处理中心,对水域漂浮垃圾及水体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水上清污机器人 受访企业供图

洪盛荣称,清污机器人是一款多项高科技技术集成应用产品,填补了水域漂浮物应用机器人治理的空白,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董事长陈启春表示,水上清污机器人将颠覆传统人工清污作业模式,为江河、湖泊、水库、水电站等各种水域的治理,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水上清污机器人,已经在金沙江、涪江、嘉陵江、岷江等流域使用,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小天都水电站、青居水电站、东西关水电站的水域也在使用。

前段时间,南方很多地区受到洪涝灾害影响,洪水裹挟着各类漂浮物冲入江河、湖泊等水域。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公司的水上清污机器人已全部调出。对于水上清污机器人的前景,该公司也非常看好。“用户反馈良好,水面漂浮物的打捞率达到了99%以上。”

科博会数据·德阳

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是环成都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素有“中国重装之都”之称。

德阳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先行先试区,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57.26亿元,投入强度2.59%,四川排名第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184.6亿元,四川排名第三。

当前,德阳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不断推进产业聚集创新发展。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