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于对二战初期法国快速溃败的反思,以及自由法国在二战中国际地位下降的影响,重新建国后的法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把国防自主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之一,而军备自主,也就成为了法国从战后开始到现在一直奉行的准则。
当时法国生产的ARL-44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欧洲因为北约的关系,大量装备和使用美制装备时,作为欧洲少有大国之一的法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坚持使用国产装备,即使这些国产装备在综合性能上并不如当时同期美制装备。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军备自主思想所带来的好处开始逐渐显现。昂贵的法制装备不仅成为了国际军火市场的重要来源之一,法国国内也诞生了包括达索在内的各种军工企业,进一步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军工业的崛起,也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一直追逐世界先进装备发展潮流的法国,在F-22“猛禽”隐身战斗机掀开世界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发展潮流后,却没有及时跟进研发属于自己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相反,法国选择与德国合作,联手研制第六代战斗机。
法德联合研制的第六代战斗机
在很多人看来,连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技术都还没有落地的情况下,直接研制第六代不仅风险更大,而且看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实际上,法国早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研究,并将这些技术集成到了另一个载体上——“神经元”隐身无人机。
“神经元”隐身无人机
“神经元”隐身无人机不仅是目前欧洲拥有的性能最先进的隐身无人机,还将与法德联合研制的第六代战斗机搭配作战,携手踏入六代机的时代。那么,这款拥有欧洲五代机技术的隐身无人机,是如何诞生的,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呢?
“双风”掠顶——与五代机时代擦肩而过的欧洲军用航空工业
要研究“神经元”无人隐身机,就需要先弄明白为何欧洲军用航空工业会与五代机时代擦肩而过,而要弄明白为何欧洲军用航空工业会与五代机时代擦肩而过,就需要先了解欧洲“双风”,即“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的发展始末。
“台风”战斗机与“阵风”战斗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就开始筹划研制“欧洲战斗机”,以便应对美苏两国新型战斗机的压力。在“欧洲战斗机”项目开始之初,欧洲各国之间还愿意坐下来共同商讨“欧洲战斗机”的相关事宜。
但是很快,因为作战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法国选择从“欧洲战斗机”项目中退出单干。仍然留在“欧洲战斗机”项目中的欧洲各国,在经过多轮协商后,最终联手研制出了“台风”战斗机,而选择单干的法国,最终也成功研制出了“阵风”战斗机,欧洲“双风”战斗机开始出现在欧陆上空。
虽然在经过长期的研制后,“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最终都得以诞生,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刚刚拥有“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的欧洲诸国突然发现,自己又需要开始做出新的选择,即是否应该跟进隐身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多国联合研制产生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来看“台风”战斗机,虽然采用各国分工合作的方式降低了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但是经过“台风”战斗机“分工合作”规划后的各个项目参与国,比如英国,就直接失去了独立研发新型战斗机的能力,而相关费用的分摊问题,也让各国在联合研制新一代战斗机方面存在更多的争议。
多国联合的“台风”战斗机遭到了诸多问题,单打独斗的“阵风”战斗机同样问题重重。因为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较高,如果要避免出现损失,“阵风”系列战斗机至少需要在法国服役几十年才行。如果法国真的坚持要马上发展一款第五代战斗机,那么也只能够以“阵风”系列战斗机为基础展开研制工作。而事实上,达索公司也这么做了。
达索公司提供的两个设计方案
达索公司先后向法国军方提供了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直接把现有的“阵风”系列战斗机“拍扁”,增强其隐身性能,另一种方案则是在“拍扁”的基础上,将战斗机的整体规格参数降下来,研制一款轻型隐身战斗机。
这两种设计方案虽然相比“阵风”系列战斗机来说虽然提升效果有限,但是也都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不过,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2000年前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JSF计划已经开始在国际上寻找合作伙伴,拿JSF项目的性能参数作为对照,达索公司的两种设计在作战性能方面都相差甚远。
2025-09-03 14:18
2025-09-03 14:18
2025-09-02 22:09
2025-09-02 22:09
2025-08-29 10:19
2025-08-29 10:19
2025-08-28 11:21
2025-08-28 11:21
2025-08-25 13:43
2025-08-25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