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凌晨,“潜龙三号”在南海进行首次海试,4时46分进入海面,以每分钟约50米的速度下潜,下潜深度预计为海平面以下3900米。
与“潜龙二号”相比,“潜龙三号”有什么不同,拥有哪些本领呢?
外形:呆萌设计源于“小丑鱼”
“潜龙三号”长3.5米、高1.5米、重1.5吨,外貌和哥哥“潜龙二号”相似,像个呆萌的小黄鱼。而它们不同的是,“潜龙三号”身上多了些黑色的纹路,长得更像动画片《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尼莫。
与红色一样,黄色是海上较醒目的颜色,“小丑鱼”长成黄色,是为了在它从海底回到水面后,容易被识别和发现,好快速把它回收到母船上。
“小丑鱼”的4个“鳍”是4个可旋转舵推进器,靠操控推进器灵活前进后退、上浮下沉。“尾巴”上安装的是磁力探测仪。“嘴巴”是前视声呐,可以将潜水器采集的声学数据转化为图像,用以识别障碍物和周边环境,随后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自主转动和躲避,保障自身安全和正常作业。
“腹部”安装了水下高清照相机,用来获取海底高清照片。它还安装有高度计,实时知道自己距底的高度和在哪个水深深度上航行。“脑门”是位置定位,无线示位通讯以及灯光示位等,以此与水面上的母船建立联系,告知自己在哪儿,身体状态如何。“眼睛”是水平槽道推进器,辅助潜水器快速转弯响应、左右转向。
本领:具备强大探测功能
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有人类未知的科学奥秘,进入深海大洋,离不开深海装备。“潜龙三号”的任务就是要对深海资源进行大范围精细探测。
“潜龙三号”身上安装了下沉压载铁和上浮压载铁。下水后它依靠自身重力下潜。下潜到预定深度,它又会自动抛掉下沉压载铁开始作业。任务完成,它还会自动抛掉上浮压载铁上浮,工作人员再通过遥控挂钩或抛绳将它回收到母船。
别看“潜龙三号”长得像条萌萌的“小丑鱼”,但工作起来毫不含糊。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察时,它具备微地貌成图、温盐深探测、甲烷探测、浊度探测、氧化还原电位探测、海底照相,以及磁力探测等热液异常探测功能。
特长:“游”得更久更快
虽然和“潜龙二号”是“同胞兄弟”,都能在复杂的地形下运行,但“潜龙三号”的性能较“哥哥”有了不小的优化。
比如,设计师针对“潜龙二号”一些电子设备能耗较高的问题,对“潜龙三号”进行了改进。它国产化程度也更高,惯性导航系统等核心部件由进口改为国产,推进系统噪声降低、抗流能力得到加强,声学成像质量也同步提升。此外,“潜龙三号”续航能力达42个小时,比哥哥多了12个小时,最大航速达到3节,超过2.5节的验收要求。
海试:创纪录的“高分学霸”
4月20日至30日,“小丑鱼”在南海先后下潜4次,其中2次功能性验证下潜和2次试验性应用下潜。结果表明,“潜龙三号”不但创造了深海无人无缆自治潜水器单潜次航程最远的深海航行纪录,并首次实现无人无缆潜水器与船载地质取样同时作业新模式。
凭借出色的表现,“潜龙三号”高分通过随船专家组的现场海试验收,总得分达99.4分。总计4个潜次试验成功率达100%,成为深潜无人自主潜水器中难得的“高分学霸”。
“潜龙三号”海试过程
2018年4月19日,“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B航段科考队员对“潜龙三号”进行安装调试,做好潜水器下潜前相关准备工作。
2018年4月20日凌晨,“潜龙三号”在南海进行首次海试,4时46分进入海面,以每分钟约50米的速度下潜,下潜深度预计为海平面以下3900米。此次综合海试将对“潜龙三号”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进行验证,并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等海域进行试验性应用。
2018年4月22日21时23分,从南海深处回到“大洋一号”母船甲板上的“潜龙三号”,创下我国自主潜水器深海航程最远纪录——从4月21日零时24分抵达3850米深海开始航行,到22日19时12分结束航行,航行42小时48分钟、航程156.82公里。这是“潜龙三号”海试中的第二潜,主要是最大续航力海上试验。海试验收大纲要求潜水器续航力达到每小时2节的速度巡航30小时。
2018年4月24日,“潜龙三号”进行了两个海试潜次。海试现场验收专家组全程参与海试过程,在对“潜龙三号”最大工作深度、航速、无动力下潜和上浮、续航力、卫星通信、导航等50项试验考评项目进行评判后,通过了现场验收。
2018年4月26日,12时44分,“潜龙三号”在南海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入海,13时10分开始航行,至28日3时10分结束作业,在环境参照区上浮,半小时后浮出水面,4时28分到达船尾。4时38分,“潜龙三号”回到“大洋一号”母船甲板,顺利完成其试验性应用第二潜。航行38小时、航程121.3公里。
2025-05-15 18:47
2025-04-18 10:00
2025-04-16 11:09
2025-04-07 09:59
2025-04-07 09:59
2025-04-07 09:59
2025-04-03 08:58
2025-04-03 08:58
2025-02-25 11:00
2025-02-25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