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人工智能是本次“两会”热议的话题,中国希望能够在这两个领域占据有利位置。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化的无人系统就是一种人工智能终端,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张炜告诉记者,目前西工大无人系统的子系统、二级系统和三级系统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西工大推出的翱翔系列小卫星,做出了全球第一个12U的立方星,其他国家的12U立方星基本采用西工大标准。50公斤级的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张炜表示,无人系统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无人系统可以构建“天空地海”立体的监测体系,天——卫星先在大尺寸上监测环境,空——无人机进行中尺寸的监测,地——机器人、海——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可以对问题点进行监测。无人系统可以在环境艰苦、人不方便上去的地方取代人展开工作。例如环境监测、森林火情监测、石油管线监测、水体污染监测等,这些都可以利用无人系统,取得很好的效果。
目前,西工大正在牵头论证中国工程院2018年重点咨询项目“智能无人系统发展战略研究”,该项目由徐德民院士和唐长红院士担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5位院士参与研究。项目聚焦无人系统的智能化,从国家整体战略层面,提出我国中长期智能无人系统发展目标和路线图,以及实现产业化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将为提升我国智能无人系统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作出重大贡献。
此外,西工大于2017年获批国家发改委“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在空天地海大数据协同获取、一体化管理、多域多维信息重建与可视计算等重点研究方向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并成功转化,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形成可持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推动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张炜告诉记者,无人系统具有鲜明的军民融合属性,既能适应军品要求,又能满足市场需求;既具备国防动员能力,又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西工大与西安天和防务公司合作研发的“50公斤级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目前既有军队的订货,也有包括水下考古、河道和湖泊水下勘探等在内的广阔民用前景。在西安西咸新区打造的“翱翔小镇”,是全国第一个以“空天地海网无人系统”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科教产融”创新示范小镇。
谈到近年十分走俏的消费级无人机,张炜认为以大疆为代表的无人机制造企业在全球已经占据了较高的份额,很像20年前的华为,商业的成功使得技术能够快速迭代研发。他同时认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技术门槛并不高,未来应该在两个方面提高无人机的价值和使用范围,一是要加强对无人机发动机的研究,未来可以适用于工业级应用场景中,如京东和顺丰的无人机物流;二是要加快无人机的应用集成和示范,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在工业、农业和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提供无人机的人工降雨、人工防治冰雹,提供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石油管理监察、河道湖泊的防污服务。
张炜说,在无人系统未来的发展中,集成度越高难度越大,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他认为,无人系统的进一步提高,离不开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基础工业水平的提升,关键器件、芯片的性能还需要继续提高。
2022-12-30 23:04
2022-12-23 20:50
2022-12-20 19:49
2022-12-16 14:32
2022-12-06 19:26
2022-11-29 19:30
2022-11-28 18:34
2022-11-25 17:49
2022-11-01 15:40
2022-10-31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