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系统 > 行业资讯 > 正文

骄傲!沈阳造机器人舞动“北京8分钟”,幕后团队4个月完成“国家任务”

2018-02-27 07:33 性质:转载 作者:辽宁晚报 来源:辽宁晚报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工作人员在场上穿“隐身衣”陪着

  再精确的设计也要以防万一。参加这次演出的新松公司带去30个机器人,24个上场,另外6个是备用的。

  刘俊是三名在场上的技术人员之一,他介绍,他们都要穿着黑衣、黑裤、黑帽子,成为“隐身人”,这样就不会影响到舞台效果。

  技术团队回忆说,因为之前几天天气条件很不好,所以最后几天的排练和调试十分紧张,从2月22日开始进行了连续彩排,每天都要凌晨三点才睡下,早上六点又要起来赶往现场。

  因为在韩国演出现场几乎没有什么彩排机会,所以之前的彩排地点是在北京,找了一个同等比例和结构设计的场地,大约排练了七八十次。

走位:机器人靠反响光柱“看位置”

  机器人的“眼睛”——激光导航系统有着更加严苛的应用条件:机器人距离舞台周围的环境参照直线距离近百米,演出场地人流多,如何让机器人看得见看得准也是团队面临的问题。稍有偏差,机器人可能就迷失了方向。新松的?

  新松公司副总裁兼团队针对这些特殊情况,专门研制了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确保所有在演员移动频繁、场地光照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精准定位和运动。

  技术人员刘俊介绍,机器人靠激光导航,现场要放置十几个反光柱,机器人上场后就要根据反光柱来定位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下一步要去哪里。

  演出那天,演员把机器人车推上舞台后会按启动按钮,车就会自动调整位置。现场观众看到机器人排列是非常整齐的,这个不是靠人工,而是机器人按照程序自动调整的结果。

  亮相“北京8分钟”的新松机器人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是个年轻的团队,其中很多是85后、90后。16人中年龄最小的是1990年出生的刘俊,参加工作才两年半时间。

  刘俊负责机器人车体软件设计,在现场他要随时观察车体是否正常。演员把载着冰屏幕的机器人车推上舞台后,他和另外的技术人员大约有两分钟左右来检查车的状态。机器人车启动后,他们还要看车启动后的状态是否正常。如果出现问题,只有几十秒的时间换车。有两组备车,分别在上场口和下场口,发现问题要在最近的那个口把车换好。

  刘俊介绍,出现状况的情况实际很少,之前几十次彩排出现状况也就一两次。

  16人的技术团队中仅有一位是女性

  在16人的技术团队中,1987年出生的赵茜是唯一女性。她的孩子今年两岁多了,在她出差在外的这些日子里,她靠视频每天跟孩子和家人交流。赵茜说:“作为唯一的女性,同事们都很照顾我。”

  赵茜负责机器人路线规划,以变幻出各种队形。她介绍,队形是导演组负责设计的,但导演组不懂机器人语言,新松的技术团队就要想办法把导演组的想法转化成机器人能够识别的数据,这个过程比较难,数据格式完全不一样,中间修改了至少20次左右。在互相磨合中,双方都在进行不断调整,导演组的想法也是一直在修改,力争尽善尽美。团队的同事都说她在现场发挥了女性沟通能力比较强的优势。

  让赵茜印象深刻的是,“当遇到困难时会有很多人帮助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也是新松技术团队一个非常好的氛围。”

沈阳新松移动机器人BG总裁张雷、总工程师刘俏与总导演张艺谋合影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