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物流,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快递,但传统制造业内部物流的优化对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业4.0同样重要。作为国内安防领域的领军企业,海康威视对此深有感触。
那么海康威视智能仓储系统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
三大组成部分
傅高翔介绍,海康威视智能仓储机器人系统由AGV(智能仓储机器人)、RCS(机器人调度系统)、i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AGV
AGV接到指令后,会自行到存放相应商品的货架下,将货架顶起,随后将货架拉到拣货员跟前。完成拣货之后,机器人再将货架拖到货架区存放,大幅减少了人到货物的跑动距离,同时显著提高了货物的拣选效率。
货到人”模式
AGV并非新鲜事物,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并逐步衍生出了三种主流方案:
磁条方案:最早的AGV机器人采用的是磁条方案,需要先在地面上铺设磁条,机器人沿着磁条移动,实现点到点的搬运。其优点是成本低廉,但灵活性较低,不够智能。
激光方案:采用激光方案的AGV机器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激光测距结合SLAM算法建立小车的整套行驶路径地图,不需要任何的辅助材料,柔性化程度更高,适用于全局部署;另一种是反光板导航,即在AGV行驶路径的周围安装位置精确的激光反射板,AGV通过发射激光束,同时采集由反射板反射的激光束,来确定其当前的位置和方向,并通过连续的三角几何运算来实现AGV的导航。
激光导航的优点在于定位精确,地面无需铺设定位设施,机器人的行驶路径可灵活多变,但激光导航AGV制造成本较高,且对环境有一定要求。
二维码方案:需要在仓库地面上布置栅格化的二维码图形,其地图相当于一个大号的围棋棋盘,机器人平时通过惯性导航,经过二维码时再进行校正。二维码导航不受声光干扰,但对二维码的贴码材质有特别要求,对陀螺仪的精度及使用寿命也有严格要求。
傅高翔介绍,目前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仍然是采用磁条方案的AGV,因为历史比较悠久,而激光和二维码方案是最近三五年才发展起来的。海康威视AGV采用的是二维码方案,与亚马逊的Kiva类似。傅高翔认为,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二维码方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悉,MR-Q7-LR100A(2.0)是海康威视目前为止载重量最大的AGV,额定负载能力可达1000千克,最大运行速度可达0.8m/s,满负载续航时间超过8小时。傅高翔表示,根据客户需求,还可以定制负载更大的AGV。
RCS
如果把AGV比作智能仓储系统的肢体,那么RCS便是系统的大脑,负责全部机器人的任务分配、调度及运行维护。RCS采用多种调度算法,可实现任务的最优分配、多机器人路径规划以及机器人交通管理,让机器人集群能协调在一起工作,互相合作又互不影响,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机器人自主充电
RCS 还负责监控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根据每个机器人的历史情况和当前状态,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具体项目的保养维护,并结合充电站的运行状态和当前的任务执行情况,合理的安排有需要的机器人进行自主充电,补充能源;并记录分析和汇总全部机器人的告警信息,及时通知运维人员,给出相应的检查和处理的建议,保障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衡量这个大脑聪明程度的一大指标是,单一仓库内系统能够调度的最大AGV数量。
日前,菜鸟网络惠阳仓正式投入使用,单仓AGV数量多达100多台,号称中国最大的智慧仓库。但事实上,早在2016年,海康威视2号成品库的单仓AGV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15台。据傅高翔透露,桐庐基地目前的单仓AGV最大数量已经达到了160台。
在快递行业,海康还推出了海康威视智能分拣机器人。在已经落地的项目中,单仓最大分拣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了330多台,在仿真环境下甚至能达到600多台。傅高翔表示,仓储机器人和分拣机器人在交通管理和调度方面是一样的。
iWMS
iWMS 集成了多种仓储优化技术,可实现物料随机存储,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实时动态调整冷热区物料,提高出库效率;通过对历史运行数据的分析,还可以挖掘物料之间的关联,并制定相应的入库策略,提高出库效率;与视频监控互联,实时查看现场运作动态。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面向全球的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依托千余人的专家级研发团队,布局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等业务领域,通过对软硬件产品及平台的研发创新,致力于持续推动智能化,引领智能制造进程。
2025-04-01 10:51
2025-03-31 13:40
2025-03-31 13:39
2025-03-31 13:33
2025-03-28 21:12
2025-03-27 13:41
2025-03-26 10:32
2025-03-25 10:50
2025-03-24 11:10
2025-03-24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