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系统 > 企业动态 > 正文

淬炼精神火种,凝聚奋进力量——三一机器人党支部开展“溯源革命圣地”主题党日活动

2025-05-07 11:57 性质:转载 作者:三一机器人 来源:三一机器人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4月26日,三一机器人长沙支部、北京支部共15名党员踏上了溯源革命发源地的红色之旅,首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第二站秋收起义纪念碑广场,最后一站探望革命...
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4月26日,三一机器人长沙支部、北京支部共15名党员踏上了溯源革命发源地的红色之旅,首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第二站秋收起义纪念碑广场,最后一站探望革命老红军,并与江丰烟花党支部交流。

走进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纪念馆的序厅中,主雕塑与浮雕墙以浑厚的艺术形式,将安源工人运动的壮丽史诗呈现在眼前。那两只破土而出的巨手,紧握岩尖与信号灯,象征着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以坚韧不屈的精神走向胜利。这让我想起鲁迅笔下那些“铁骨铮铮”的人物,他们用血与火书写了中国革命的篇章。 安源,这片承载着工业历史的土地,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也是秋收起义的策划地。在这里,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革命先驱,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唤醒了沉睡的工农大众,掀起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大潮。纪念馆中,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些提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曾经在黑暗中挣扎的工人,如今化作了历史的剪影,他们的真实事迹给在场的党员们深深的震撼,仿佛能看到他们在矿井下挥汗如雨,在罢工斗争中坚定如松。

站在萍乡城南的秋收起义纪念碑广场,碑体上“秋收起义纪念碑”七个遒劲大字,将视线引向罗霄山脉层叠的褶皱——这里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更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胚胎之地。碑体东侧,湘赣边秋收起义行军路线图在花岗岩上蜿蜒。那条从安源张家湾经芦溪、莲花挺进井冈山的红色箭头,穿过的正是萍乡特有的丹霞地貌——赤色砂岩构筑的天然屏障,恰似中国革命在这里锻造的铜墙铁壁。九十七年前,起义军从安源兵分三路的炮声,惊醒了武功山下的千年村落,上栗的爆竹工匠将火药填入土铳,湘东的陶瓷艺人用釉料书写标语,萍水河畔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工运智慧在此水乳交融。回望纪念碑,发现其造型恰似一柄插在煤堆上的钢枪。这种独特的意象嵌套,暗合着萍乡作为工运圣地与起义策源地的双重身份。15名党员在秋收起义纪念碑前重温了入党誓词,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最后一站我们参观了江丰烟花厂,与江丰企业党支部交流学习,拜访了机器人《征途系列纪录片》主人公的红军父亲,听老红军讲述了一节生动的党课。87岁的老红军爷爷身强体健、精神矍铄,他有着60多年的党龄。他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往事,讲述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冲锋战场,并将村子里的老百姓都转移到安全的阵地。老百姓们都特别感谢他们,给他们送礼物,但他们坚定地不收群众的一针一线。两位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们向红军爷爷致以了诚挚的敬意。机器人首支电动叉车重走长征路纪录片《征途》带我们重温长征星火,致敬不朽传奇,而从故事主人公的父亲身上,党员们学到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长征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机器人公司必将传承燎原精神,将产品做到极致,征服极限工况,做到行业标杆。

此次红色学习之旅以沉浸式教育构建了立体党史课堂,通过实地瞻仰革命遗址、对话亲历者、支部共建等多元形式,让党员们在红色热土上触摸历史肌理,感知精神传承。安源工运的开拓精神、秋收起义的战略智慧、老红军的初心坚守,共同淬炼成新时代的党建密码。三一机器人将以此次教育实践为契机,将革命先辈“敢为人先”的创业基因融入智能制造的创新实践,把“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自觉,让红色引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型工业化征程中续写属于当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

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19日,是三一集团在深刻分析行业形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全局统筹安排面向未来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具备实力、经验丰富的优质行业服务。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叉车、新能源搬运车、新能源堆垛车、新能源牵引车、无人驾驶工业车辆及配件的开发、制造、销售(含租赁),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的集成应用设备、无人驾驶技术及与其相关应用软硬件的开发、制造等。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