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优势何在?人类如何与AI产业分工?
优势是相比较而言的。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比较优势。让我们先来一般性地分析人类与AI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
论跑,人跑不过马;论飞,人飞不过鹰;论力量,人更是不如老虎狮子。但人有智力,故人最终成了地球的统治者,高高站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人的取胜,非因体力,乃因智力。狭路相逢勇者胜,那是短兵相接,一次性博弈而已;长期博弈,智者必胜。但现在,人可以制造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一天完全可能超过人的智力。那人的优势何在?人如何与AI进行分工呢?
2006年,超级计算机浪潮天梭以2胜5平3负的成绩,击败了由柳大华等五位中国象棋大师组成的大师队。象棋大师张强的评价是:“输的原因主要在体力的过度消耗。以往和人比赛,到了最后时刻就是意志和心态的对决了,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不犯错误。但是超级计算机没有这样的问题。”原来,人是需要吃饭的,并且即便吃饱了饭的人,气力也是有限。但AI相比人,能量几乎是无穷的,并且不需要吃饭,也不会劳累。
所以,
若比体力与智力,AI完胜人类。由此不难预测,凡是拼力气的活,以及需要拼力气的智力活(如大数据分析),我们人类以后就不要去和机器人拼了,因为完全不占上风。
因此可以设想,未来在商业领域对人有危险的工作,将首先寻求由AI替代。谷歌(Google)工程部门主管库尔茨·魏尔就指出,由于人工智能有协助治病和清理环境的潜力,在控制危险的情况下,人类还是有必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其次,简单性、重复性、高体力的工作也将很快被取代,比如富士康那样的流水性作业,势必越来越多地由AI来替代。
再其次,在商业分析与决策中,凡需要拼体力,比如说大数据分析的活,那也一定是AI的天下。
很显然,很多人类熟悉的工作和职业将被AI取代。例如,当你使用iPhone,通过SIRI语音助手,为你接打电话、读取短信、介绍餐厅、报告天气时,SIRI不知不觉间已经取代了传统上的助理的工作。
谷歌AI帮你驾驶汽车,取代的是司机的工作。
你家中的扫地机器人可以自动发现污物并帮助打扫,取代的是保姆的工作。
支付宝推出“芝麻信用评分”,AI结合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给出个人信用状况综合评分;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可享受各种信用借贷、免押服务、实名社交服务,AI取代了管理者的角色。
微软旗下的Skype推出Skype
Translator,成功实现了不同语言的实时语音翻译,利用这一功能,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甚至用中文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英语视频采访,AI取代的是翻译的工作。
2015年,美国的媒体已开始采用机器人写作;现在腾讯开发出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可以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AI正取代记者和编辑的工作。
搜狐推出智能股市播报系统,自动跟踪、捕捉市场的动态,进行纯粹客观的描述,再以信息流的方式推送给用户,AI取代的是股市分析师的工作。
上述两项人工智能引发了对机器与人工之间如何平衡的讨论,有专家表示,“机器重在扫描挖掘发现信号和机会,而人工重在深度分析和评论,只有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才能满足用户对资讯有效性的实际需求,带来创造性的阅读体验。”这说明AI和人并非彼此取代,而是互有优势,彼此可以分工与合作。
科学家正在穷尽心智,致力于用人工智能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想象,被AI取代的工作甚至职业一定会越来越多。
根据一项报告,到2025年,约有25%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或是机器人所取代。然而,人类独有的创造性、互动性和谈判性能力,在职业竞争中仍然占有绝对优势;相比人类,AI目前欠缺的正是原创能力、互动能力和谈判能力。据此预计,内外科医生、编舞、教师、作家、律师、人力资源经理、科学家、工程师和记者等是属于比较安全的、不容易被替代的职业;相反,司机、技工、建筑工人、裁缝、快递员、抄表员、收银员、保安和洗碗工等是属于比较危险的、有可能被机器替代的职业。
2025-04-03 13:41
2025-03-31 13:32
2025-03-28 21:11
2025-03-27 13:40
2025-03-26 10:31
2025-03-18 10:03
2025-03-17 11:12
2025-03-13 22:12
2025-03-10 13:38
2025-03-10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