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市场上,外卖平台的竞争早已不再局限于价格、覆盖范围和配送效率,而是延伸到物流技术赛道。近日,美国外卖平台 DoorDash 宣布推出其自研的送餐机器人 Dot,这款机器人能在道路、自行车道、人行道甚至车道间灵活行驶,以承担郊区配送中的“最后十英尺”环节。作为 DoorDash 从单一平台向全方位物流服务商转型的重要一步,Dot 的发布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
Dot 由 DoorDash Labs 全程研发,是首款号称能够无缝穿行于自行车道、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车道的商业送餐机器人。其车体约 1.37 米高,重约 159 公斤,可承载最高13.6 公斤物品,最高时速为约 32.2 公里/小时。在设计上,Dot 还配备友好外观,包括 LED“眼睛”和动画问候语,以期缓和人机交互中的陌生感。
在运营策略上,Dot 并非孤立部署,而是整合于 DoorDash 新一代自主配送平台 之中。该平台可在下单时实时决定是分配给传统的人工配送员(Dashers)、Dot 机器人,还是未来可能使用的无人机,以速度、成本、地理位置、体验等多重维度做智能调度。
DoorDash 在官方声明中指出,其累积执行了超过 100 亿笔配送,因此掌握大规模配送的行为与瓶颈规律。正如 Stanley Tang(DoorDash Labs 联合创始人兼负责人)所言:“自动化在我们业务里只有在可规模化时才有价值,我们设计 Dot 和平台时就考虑了复杂的本地商业场景。”
目前,Dot 在美国(USA)凤凰城都会区的 Tempe 和 Mesa 正处于早期访问阶段,未来计划在今年年底覆盖约 150 万人口区域。该机器人每次充电续航约 6 至 8 小时。
尽管 Dot 的性能指标具有吸引力,但其局限性也不可忽略。首先,Dot 无法攀爬楼梯或乘坐电梯,这意味着其服务仍受限于地面可达区域。其次,其在自行车道的行驶可能与骑行者发生冲突,引发安全担忧。此外,当地法规、责任界定、机器人被破坏或阻拦等问题,也将成为其大规模商业化路径上的考验。
事实上,Dot 并不是 DoorDash 在机器人配送上的首次尝试。早在 2025 年 4 月,DoorDash 就与 Coco Robotics扩展机器人配送合作,将 Coco 的人行道配送机器人引入洛杉矶和芝加哥市场。Coco 机器人已在洛杉矶运营多年,其初期试点阶段就为 DoorDash 完成了逾 10 万单配送。 正如 Harrison Shih(DoorDash Labs 高级总监)所言:“并非每一单都需要用两吨的汽车来送鸡肉三明治。”在使用 Coco 机器人的线路中,DoorDash 致力于实现“多模式(multi-modal)”配送模式的协同。
Dot 具有如下关键技术特征:
定位与感知:Dot 集成多个摄像头、激光雷达(LiDAR)等传感器,以应对复杂环境的识别与避障。
自动调度:借助 Autonomous Delivery Platform,实现全网络层面的调度优化。
商户落地:商户通过 DoorDash 集成 SmartScale 硬件,可基于重量判断订单是否适合由 Dot / 无人配送方式执行。
系统集成:Dot 与已存在的 DoorDash 平台、商户工具、配送网络共享基础架构与界面,无需为机器人另行部署全套系统。
Dot 的推出具有以下几点意义与挑战:
首先,从意义来看,Dot 有望显著降低在人口分散、配送密度低的郊区市场里的边际配送成本。相比于整车配送,将小件订单转给体型更轻、效率更高的机器人,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配送灵活性。其次,Dot 的发布标志着 DoorDash 在配送端把控能力从平台调度向终端执行的延伸,是其从“平台型公司”向“物流技术公司”转身的关键一步。最后,在市场宣传层面,机器人配送仍具有较高话题性,可强化品牌的科技调性。
然而,挑战也同样不小。Dot 的爬楼失败、跨层配送受限,是在多层住宅区配送的一大障碍。自治系统在复杂街道交叉、行人密集区、紧急车辆介入时的决策能力,还需大规模实地测试验证。更为棘手的是社会接受度和法规适配问题:公众可能对在公共道路、自行车道上行驶的机器人体型、优先级缺乏共识,而地方法规对机器人通行、行人责任、事故归责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此外,机器人被人为破坏、骚扰的风险仍在现实中频出。
2025-10-11 12:37
2025-10-11 12:37
2025-10-11 12:37
2025-10-11 12:37
2025-10-11 12:37
2025-10-11 12:37
2025-10-10 10:04
2025-10-10 10:04
2025-10-10 10:04
2025-10-10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