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气象灾害呈现频发趋势
如何安全、有效开展救援工作
愈发受到社会关注
有这样一位深圳学子
将智慧创新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其设计的水上救援无人机
在第十一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总决赛
获得最具创新奖
安全应急与健康环保二等奖
Ta就是
来自深圳技术大学的苏铨涛
“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指导,是广东省最高级别政府指导、面向全行业的工业设计大赛。本届参赛创新设计项目共计3.6万件,深圳技术大学是深圳高校唯一获奖单位。
苏铨涛的设计
如何助力应急搜救、水上救援?
从“小白”成长为独立设计师
他经历了哪些蜕变?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
水上救援无人机
气囊携带定位功能,最大载重200kg
苏铨涛是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2019级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他发现尽管现阶段无人机在救援领域得到了初步运用,但专业的救援无人机仍然存在市场空缺,如何更安全、高效地对溺水人员展开救援,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搜救人员的难题。
“由于溺水事件具有突发性,传统的救援方式效率较低,容易错失最佳救援时间。无人机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并且可以远程操控。我想设计一款水上救援无人机,更好地提升救援行动效率。”
苏铨涛设计的水上救援无人机空载重量为11kg,飞行时最大载重为6kg,降落至水面时无人机最大浮力可达35kg。无人机还装有三个带定位功能的救生装备,可通过遥控器上的三个红色按钮控制投放。
救生装备未遇水前体积仅为0.002立方米,遇水之后装备中的气囊会迅速膨胀,体积增大至0.015立方米。苏铨涛介绍:“可以迅速给溺水人员提供足够浮力,使溺水人员肩部以上位置露出水面,此气囊最大载重为200kg。”
无人机以飞行平台为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可根据不同场景搭载不同功能的负载,是一个“水空两栖”的无人机。
“在我的设计中,这款无人机除了水上救援,还可以通过云台接口装配载物架,在抗洪救灾中输送物资”。
独立设计师的蜕变之路
在“海鸟捕鱼”中获得灵感
苏铨涛通过对“海鸟捕鱼”这一行为进行观察,发现水上救援无人机快速飞向溺水人员并投掷救生装备的行为,与海鸟俯冲入水捕鱼的行为相似度极高,两者都追求快速、精准,于是他决定采用仿生的设计手法。
在对海鸟俯冲的各种姿态进行观察后,苏铨涛从中提取出最具速度感的线条,运用到无人机机身的外观造型设计上。根据无人机多场景使用的需求分析,他还对水上救援无人机进行了功能属性的定义,使其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在独立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中,苏铨涛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学习新的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就像他大学生涯的一个缩影,一路不断前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上大学前,苏铨涛是一个从没接触过设计的“小白”,经过大学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完成设计的入门设计师。
“在日常的课程学习和实训中,老师们反复传授设计经验给我们,带着我们从发现问题、构思方案,到设计创新、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许多支持。”
从一个概念到最终打造出一台打动评委的1:1样机,苏铨涛竭尽所能,最终成功将想法呈现了出来。目前,该样机展于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并被学院永久收藏。
苏铨涛的指导老师、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李立全深感欣慰——
“苏铨涛设计的作品也许还不够完美、不够成熟,但是已经具备了与专业设计师同台竞技的能力,他能获奖,我们都觉得很自豪。”
感触世界,潜心攻关
在创新和探索中
敢想敢拼的深圳学子
用实力证明了青春的无限可能
2025-04-29 14:09
2025-03-24 11:12
2025-03-24 10:52
2025-03-20 11:49
2025-02-07 10:36
2025-02-06 11:20
2025-01-24 10:08
2025-01-23 10:12
2024-11-12 14:33
2024-11-06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