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座3D打印钢桥投入使用】
7月15日,第一座3D打印的钢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投入使用。长12米重4500公斤的MX3D桥使用4个工业机器人、花费6个月时间打印完成。在Oudezijds Achterburgwal运河上安装完毕后,已向行人和自行车骑手开放。
桥上放置了十多个传感器,当行人走过、天气变化时,能监测桥结构的应变、运动、振动和温度。这些数据将输入桥的数字模型,工程师将利用模型研究独特材料的属性,使用机器学习识别数据中可能指示需要进行维护的变化。他们希望这有助于设计更大更复杂的3D打印项目。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首座3D打印钢桥
图 | Adriaan De Groot
【4、科幻变现实,注射微型机器人来追踪大脑活动】
来自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研发出一款纳米级传感器,可以注射到体内,利用光线无创地追踪大脑活动。这种方法有朝一日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来研究大脑或评估病人的大脑功能,而不需要进行手术或植入设备。他们将这项技术命名为NeuroSWARM3。
该方法涉及将工程化的电-等离子体纳米粒子(尺寸与病毒颗粒相当)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并引入大脑,将神经元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从而可以用身体外的光学探测器跟踪大脑活动,例如与思维、记忆、运动相关的活动。研究人员表示,NeuroSWARM3将使身体残疾的人能够有效地与外部世界互动,并控制可穿戴的外骨骼技术以克服身体的限制;它还可以挑出神经疾病的早期特征。尽管这项新技术刚刚开始,但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无创的大脑活动追踪技术来临 图 | Unsplash
2025-04-24 10:42
2025-04-24 10:42
2025-04-22 13:09
2025-04-22 13:09
2025-04-21 10:59
2025-04-14 10:54
2025-04-09 11:06
2025-04-08 10:40
2025-04-08 10:40
2025-04-08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