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机 > 正文

美研究人员为无人机配备来自真实昆虫的化学传感器

2020-12-09 09:46 性质:转载 作者:cnBeta 来源:cnBeta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华盛顿大学研究生 Melanie Adnerson,刚刚展示了利用真实生物“传感器”来嗅探气味的微型四轴无人机。多年来,工程师们一直苦恼于没有像蛾子等昆虫一样精细的...

华盛顿大学研究生 Melanie Adnerson,刚刚展示了利用真实生物“传感器”来嗅探气味的微型四轴无人机。多年来,工程师们一直苦恼于没有像蛾子等昆虫一样精细的化学传感器。有鉴于此,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决定直接改变蛾子的生物学用途,而不是发明新的人造技术。

(图自:Mark Ston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据悉,这套设备基于一架内置了防碰撞和其它逻辑组件的微型无人机平台上。该校在新闻稿中指出,此举意味着人工与自然创造的巧妙融合,有助于在工业等注重灵敏度的环境中得到有效运用。

一方面,如果某个传感器能够只需一小部分的浓度,即可检测到有毒粒子。那基于这套传感器方案的仪器,显然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更加不费吹灰之力。

另一方面,科学家们观察到飞蛾并不会扑向有毒气体。于是研究团队小心翼翼地取下了一只普通鹰蛾(hawk moth)的“生物传感器天线”,并将之安装到了微型无人机的主板上。

在允许光线通过的同时,该平台可监测天线的状态变化。如果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比如花朵的气味),系统将能够作出相应的判断。

Smellicopter uses moth antenna to locate odor source(via)

原型测试期间,基于飞蛾生物传感器的器件性能,较传统传感器的尺寸和功率性能都有相当大的优势。“天线”上的细胞可被粒子激发,为需要检测的化学物质产生了快速、可靠、且准确的信号。

虽然基于这种灵敏度进行“重编程”并非易事,但我们也不能无视未来的潜力。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于近日出版的《IOP Science》期刊上。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