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这么多年来,军用无人机的商业价值,是在战场上一步一步打出来的。
无人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
1917年,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Sperry空中鱼雷号诞生于英国。不过当时由于缺乏遥控技术,飞出去了就回不来,缺乏实用价值。
随后,英国和美国都先后研制出了可回收的无人机,但由于种种技术问题,都只能停留在实验室中。
无人机被首次正式派往战场执行任务是1964年。
越战中,美军无人机主要配合载人侦察机执行侦察和目标指引任务,10余年间共执行3435架次任务,拍摄1亿4千多万张照片。
但越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因经费缩减而进行组织重整,无人机部队就此解散。
美国的浅尝辄止,让以色列崛起为早期无人机的强国。
1970-80年代,基于中东战争的形势需要,以色列开始投入重金研发无人机技术。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先后研制了“侦察兵”和“獒犬”无人机,成为现代侦察无人机的标准。
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制定了一次精密的无人机作战计划。
首先,通过“侦察兵”无人机,以色列对前方的战场进行着随时的高空监控。
然后,投放出“参孙”和“妖妇”两款诱饵无人机,引诱叙利亚防空雷达开机瞄准,完成对叙利亚防空系统的精确定位。
短短几分钟内,在以军地对地导弹的打击下,叙军19个防空导弹阵地瞬间被摧毁。
这是无人机在战争史上第一次大显神通。
目前,以色列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军用无人机出口国,拥有着全球最丰富的无人机产品型号。
比如知名的“侦察兵”无人机、“黑豹”无人机、“统治者”XP无人机、“苍鹭”无人机、“竞技神”450无人机、“云雀”无人机、“鸟眼”400微型无人机、ETOP系留式无人机平台等。
在全球市场上,美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世界性大国都是以色列无人机的进口国。
当然,作为全球头号军事帝国,美国拥有最多的军费支出,一旦意识到无人机的价值,很快就后来居上。
从1990年代的海湾战争开始,到2000年代的伊拉克反恐战争,到201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对无人机的使用不断加强。
海湾战争中,美国先后动用了“先锋”、“指针”无人机,在侦察、监视和炮火支援等方面发挥作用。
2002年,一架“捕食者”无人机根据线报,发现并锁定了“基地”组织头目哈里斯。接到指令后,无人机向哈里斯乘坐的越野车发射了一枚“地狱火”导弹将其击毙,由此拉开了无人机用于斩首行动的序幕。
2007年,美国空军又重新拥有无人机作战部队,使用的是全球第一种无人攻击机MQ-9,是由MQ-1“捕食者”无人机改进而成,随后美军将它命名为“死神”。
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美军的斩首行动越来越多,2011年甚至第一次通过无人机导弹摧毁了一辆塔利班的坦克。
美国空军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2年,美国空军每天在阿富汗执行一次以上的打击任务。
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执行投弹任务的有人驾驶飞机数量从2011年的每月165架次减少到2012年的每月139架次。
而在2012年,美国空军训练的无人机操作员数量已经超出了其训练的战斗机飞行员数量。
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超越。
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人机越来越成为美国军队的主要采购装备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美军对无人机的采购复合增速达到了24%。
2019财年,采购金额已高达34亿美元。
相关的无人机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比如首次从航母上弹射无人机,首次在航母上完成常规降落,首次实现空中加油等等。
但无论如何,作为世界头号无人机强国,美国依然是存在弱点的。
第一,美国的无人机作战,过去更多使用在对恐怖分子的斩首行动和侦察行动中,以单兵作战为主,而缺乏对无人机集群作战的重视。
据The Military Balance2016年的统计,目前美军所配备的1006架非微型无人机中,以ISR(情报、监视、侦查)无人机为主,占比高达75%。
具备侦察打击一体功能的CISR无人机,占比仅为22%,最后是运输型无人机,占比为3%。
第二,由于无人机的巨大价值,美国对先进无人机的出口限制较多,只允许对部分军事盟友的出口。
比如中东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军火市场,基本上是买不到美国的无人机的。
于是像阿联酋、沙特、伊拉克、伊朗这些石油土豪们,就只能纷纷转向购买中国制的无人机了。
2025-02-18 11:29
2025-02-17 11:50
2025-02-13 13:49
2025-02-12 10:59
2025-02-10 11:18
2025-02-07 10:36
2025-02-06 11:22
2025-02-06 11:20
2025-01-24 10:08
2025-01-23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