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查管涌,又快又准
如何快速发现渗漏点,在圩堤防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紧张的防汛工作期间,由于夜间光线不足,巡检人员只能借助手电照明,角度和范围有限,容易错过渗漏点。
该处红外热成像对比发现
异常区域温度为 20°C 左右
正常区域温度为 25°C左右
7 月 18 日晚上,在相关单位的组织和领导下,应急通讯保障分队对江西某 1800 米左右的圩堤进行无人机巡查。在飞行高度距离堤体 10 米左右时,通过禅思 H20T 的热成像回传画面,发现有一处区域存在明显成像区别,开启测温之后可以发现该区域与普通水面有 5℃ 左右温差,疑似渗水区域。
应急通讯保障分队前往侦察,果然发现了一处渗漏点,第一时间通知当地防办进行处置,防止了险情发生。
雨中作业,广角建模
7 月 20 日 8 时 31 分,接国家防总命令,“千里淮河第一闸”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泄洪。
王家坝泄洪现场
泄洪期间,应相关单位要求,需快速制作现场的二维正射影像图,用于淹没评估和指挥调度。而当天王家坝区域持续降雨,300 米以上的飞行空域风高达 7 级,对无人机在风雨中的作业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经纬 M300 RTK 临危受命,在雨中起飞后,基于搭载的禅思 H20T 广角相机对现场约 0.8 平方公里的作业区域进行全自动正射影像数据采集。
卫星影像与正射影像对比
整个作业过程中,无人机在雨中持续飞行,拍摄正射照片 150 张,通过导入大疆智图,生成高精度的二维正射影像, 最终顺利完成了王家坝二维建模的任务。
激光打点定位,迅速测量溃口
7 月 22 日,安徽白石天河连河段发生塌陷漫堤溃口,抢险人员连沉3台挖掘机进行封堵仍无法阻止溃口扩大。在水流冲刷,溃口宽度扩大至近百米。
测量溃口长度,成为开展抢险的前提条件。由于溃口水流湍急,地面人员及设备无法靠近,测量溃口长度的工作仅能交由“空中测量员”无人机来完成。
现场相对理想的起飞环境距离溃口直线距离近 3 公里远,加上空中持续 6 级以上的大风,极其考验无人机的有效续航和图传能力。
使用两组经纬度坐标计算距离
示意图
现场工作人员很快想到,可以用经纬 M300 RTK搭载禅思 H20T,通过激光打点定位测量距离。将无人机悬停在 80 米左右的高空,工作人员将激光中心点对准溃口两端的边缘,测量出两组经纬度坐标,在现场快速计算出了厘米级精度的溃口长度数据,为救援研判提供了信息支撑。
经验总结,成效推广
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企业责任,汛情发生后,大疆行业应用第一时间发动无人机应急救援联盟参与各地防汛救援工作。截至日前,已有 14 家大疆合作伙伴、近百人响应防汛工作,累计飞行逾 600 架次,保障救援逾 850 小时,在备灾、抗灾、救灾不同阶段提供无人机技术保障。
7 月 29 日,大疆行业应用组织了无人机防汛线上公开课,为参与一线作业的救援人员提供解决方案介绍及技术指导。随后,大疆行业应用计划发布无人机防汛作业指南,帮助科学应对、精准施策,让防汛抗洪效率和安全性更上一个台阶。
2025-08-08 10:04
2025-08-07 09:51
2025-08-05 16:55
2025-08-04 21:45
2025-07-25 10:59
2025-07-24 13:42
2025-07-22 14:02
2025-07-22 14:02
2025-07-18 10:26
2025-07-17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