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位于顺德高新区的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嘉腾”)迎来一位重要客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哈姆林手术机器人研究中心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
此次见面,嘉腾三位联合创始人与杨广中就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落地方法进行了探讨。随后双方建立了定时沟通机制,将合作打造医用机器人。
这是嘉腾在疫情下发掘的新需求之一。受疫情影响,住宅、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各类场景都增添了“无接触”的新需求。作为国内AGV(自动导引车)机器人“领头羊”,嘉腾利用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AGV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助力医院、监狱等场所实现无接触作业。
在抢抓新商机的同时,面对全球人流、物流受阻的情况,嘉腾响应全球客户需求,快速调整战略布局,紧急筹建海外技术服务中心,保障海外客户的技术服务。
林东云 叶洁纯
响应新需求
AGV助力“无接触”服务
嘉腾并非首次涉足医用机器人领域。6年前,该公司曾经针对医院的消毒需求,开发一款医疗消毒机器人,但由于生不逢时,这款机器人当时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
“过去,机器人的定位主要是节省人力。”嘉腾董事长陈友分析。机器人成本和人工费用的权衡是决定机器人代人能否推行的重要因素,而医疗消毒机器人可替代的人工有限,医院更倾向于选择人工消毒。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改变了这一传统认知。在衡量机器成本与人工成本的天平上,如今多出了一个“生命成本”——为了防疫,“无接触”已经成为了各类消费、服务场景的刚性需求,机器人也得以有机会广泛应用在各类场景。
医院正是对无接触服务需求最迫切的场景之一,包括消毒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尸体运输机器人、解剖机器人等均有需求。因此,嘉腾的几位创始人再度萌生了进入医用机器人领域的念头,并迅速与行业专家杨广中达成合作。
事实上,早在疫情暴发之初,陈友就意识到机器人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2月份,他在朋友圈写道:“今年很多人会唤醒,会知道机器人的重要性,今年才是机器人的元年。”
嗅到了新的发展气息,嘉腾开始抢抓新商机。除了医院,另一个AGV需求潜力较大的场景也浮出水面,那就是监狱。监狱采用集体生活制度,以往人工送餐和集体就餐的方式,在疫情下存在接触感染的风险,AGV恰好可以实现无接触搬运,满足降低感染风险的要求。
与医院类似,若单纯从成本考虑,监狱内增加AGV送餐并不划算,但在防疫关头,监狱开始考虑使用机器代人。“相比工厂等复杂的应用场景,监狱送餐属于较为简单的AGV应用场景。”陈友说,目前,嘉腾已开始与广东等地的监狱对接需求。
在陈友看来,疫情下涌现的这波新需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产品在技术上的要求并不复杂,甚至相比以往的工厂等场景更为简单。但“简单”二字背后,是嘉腾对过去研发创新的持续投入,从而换取的技术储备优势。
攻坚新技术
研发创新对标国际先进
创立18年来,嘉腾不断向研发创新“无人区”前进。“要另开一条路,要在‘硬’的地方、难搞的地方去搞,这个才有价值。”陈友如是阐述企业的创新理念。
大约3年前,嘉腾接到可口可乐饮料厂的项目方案。由于该工厂地面湿、黏、滑,给AGV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AGV负载重,路面湿滑容易引起轮胎打滑,安全和稳定性无法满足。”陈友说。
要破解打滑的难题,最重要的是要有能防滑的轮胎。嘉腾找遍全球大大小小的AGV轮胎供应商,但最终未能找到满足潮湿环境使用的AGV驱动轮。无奈之下,公司放弃了可口可乐饮料工厂的项目。
但是,嘉腾技术团队没有就此放过这一技术难题,而是进行了立项开发,成立研究小组,并与中南大学展开合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今年研发出AGV防滑驱动轮。
这款防滑驱动轮与地面的附着系数比一般驱动轮高50%以上,从而保证AGV在各种负载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牵引能力,不跑偏、不打滑。
陈友表示,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仅为了满足饮料工厂的特殊环境而开发防滑驱动轮并不值得,正因此,过去一直没有人去攻克这一难题。“但是一旦做成了,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杀手锏’”。
在技术上钻研上不满足于当下需求,而是不断“升维”,在“无人区”探索培育“杀手锏”,这是陈友从德国企业学到的招数。
几年前,陈友在德国一个小镇拜访供应商的时候发现,这个藏身小镇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竟能将叉车的承载能力做到了60吨升高9米,而国内大部分企业仍未能超过10吨。嘉腾曾经做了一个承载10吨的叉车,但是仅能升高1米。
从市场需求角度而言,60吨位的叉车目前还没找到“用武之地”,但是从技术储备的角度来讲,这种“升维”式的研发能够带动技术能力实现跨越式前进,从而形成领先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两年前,嘉腾也立项研究60吨位叉车,如今项目已经进展到样机制作阶段。“我们始终坚持重视研发,有些研发现在还不知道用途,但是未来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陈友说。
立足全球化
紧急筹建海外技术服务中心
对标国际前沿技术背后,嘉腾坚持企业要国际化,产品要面向全球市场。
早在1998年,陈友在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工作时,就有感于当地企业的全球化思维,那里的企业做产品,对标的是全球市场的对手。
“企业容易受限于国内市场大,先把国内市场做好,再做国际市场的思路。但是嘉腾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国际化的。”陈友说。
走向全球市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参加国际展会。自2005年推出了第一款简易型搬运机器人开始,嘉腾一直谋求登上国际展会舞台。
经过多番努力沟通,2016年,嘉腾首度亮相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此后4年,嘉腾连续参展。如无疫情影响,今年4月份,嘉腾将第5次登陆汉诺威工业展。
展会成为嘉腾与国际客户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参加汉诺威工业展之后,嘉腾发展了约10家欧美合作伙伴。凭借过硬的品质,嘉腾获得不少国际龙头企业的信任,在这些好客户的助力下,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
“去年我们跟某国际知名企业在国内合作了一个项目,非常成功,之后跟其总部洽谈,拿下了其在另外13个国家分公司的订单。”陈友说。
与一般消费品不同,机器人产品对技术支持和服务要求很高。遍布全球的客户也给嘉腾的服务带来不小的挑战。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物流受到巨大冲击,海外服务成为一大难题。
面对突发的疫情危机,农历正月初二,嘉腾紧急筹建了泰国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外籍员工培训及海外设备安装调试与售后工作。
正月初六,嘉腾即调派部分技术骨干工程师作为培训老师前往泰国待命,业务团队克服急需签证延期等突发状况,人员迅速集结到位。与此同时,价值上千万元的磁导航、激光导航、二维码导航、自然导航AGV等设施设备也紧急运抵泰国。
为了满足服务要求,嘉腾还招募了一批外籍员工,并且准备了超过1000平方米的培训基地备用。从3月初开始,新的技术服务中心开始为嘉腾的海外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危机是支撑企业成长的“竹节”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曾经把企业的发展比作竹子的成长,当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成了单调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萧条,就形成了许多的“节”,这种“节”才是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
由稻盛和夫创办的日本京瓷公司,在60余年的发展史中曾经遇到过不少危机,但每次遇到危机,都会安然度过,而且危机过后,企业都会发展壮大不少。
与京瓷相比,嘉腾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但是嘉腾对危机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企业能够崛起就在于抓住了危中之机。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开始正视人力成本等因素带来的经营压力,从而掀起了机器代人的潮流。嘉腾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得以崛起,并逐渐成为行业领头企业。
全球疫情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嘉腾而言,此次危机的考验结果如何仍未可知,但若能顶住危机压力,并抢抓到疫情下的新商机,那么此次危机将成为支撑企业茁壮成长的一个“竹节”。
2025-02-28 12:08
2025-02-28 12:07
2025-02-28 12:05
2025-02-28 11:55
2025-02-26 10:45
2025-02-26 10:44
2025-02-25 11:58
2025-02-25 11:56
2025-02-24 13:57
2025-02-24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