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华说,疫情期间,7人的研发团队待在家中,通过公司的云服务器开发程序。而为了提升算力,公司还额外采购了两台服务器。经过几天的集中攻关,第一架“防疫无人机”成功起飞,开始了在临港新片区的“处女航”。
首次实战,效果不错。星逻智能公关经理王雪雁向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两名没戴口罩的中年男子在街头闲聊,看到无人机飞近后,似乎感到很新奇,拿出手机对着飞机拍起了视频。但在无人机喊话提醒后,两人意识到了问题,同时从口袋里掏出口罩戴上。
“苏州、云南的当地政府与公司长期合作。他们了解到在临港新片区试点的这套系统后,也找我们提出了同样的需求。”王雪雁说,“名声在业界传开后,还有许多欧美国家的客户找上门来,一些订单已接近谈成。”按往年的惯例,星逻智能每年的前两个季度都是销售淡季,以售前、运营、研发工作为主。但在今年,客户们纷纷提前主动上门。她告诉记者,公司在一季度已完成了全年15%的销售额。
“疫情让许多人意识到算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与优势,转变了过度依赖人力的观念。”苏立华觉得,作为“乙方”,客户们的态度转变相当明显。“‘老客户们’也更重视我们的产品、服务了。”他说,“他们正积极地与公司洽谈新一轮合作的事宜。”
一“战”打响了名气,新订单来了,新需求也随之而来。苏立华说,临港新片区政府就向他们提出,无人机全自动运营系统的应用场景要更丰富,满足智慧城市体系的各种需求。
“疫情期间,公司被‘推’了一把,开发出了颇有难度的口罩识别算法。算法之间都是相通的,我们的技术实力因而也随之提升。”苏立华说,“在当前硬件体系的支撑下,无人机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我们也有更足的底气发掘这些‘潜能’。”
栏目主编:王志彦
本文作者:胡幸阳
文字编辑:胡幸阳
图片来源:星逻智能
2025-03-24 11:12
2025-03-24 10:52
2025-03-20 11:49
2025-03-20 11:49
2025-02-18 11:29
2025-02-17 11:50
2025-02-13 13:49
2025-02-12 10:59
2025-02-10 11:18
2025-02-07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