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机 > 正文

统准粮食数据有了“新武器”:无人机、大数据、智能化

2020-04-20 20:23 性质:转载 作者:新浪科技 来源:新浪科技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无人机是如何通过“三个自动化”准确获得播种面积数据的呢?

秘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没错,你猜的差不多

最关键的是农业调查多年的历史数据积累、大数据基础上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自动识别模型才能逐步训练成功。

这调查看上去好复杂,出来的数据准确吗?

其实,现场调查还是很简单的。县级调查队工作人员把数据输入平板电脑(主要有调查任务包、航线规划等数据),带上电池,背上无人机,开上车。然后,在样地边上,一键放飞、一键上传、一键自动解译,再经过人工审核后提交上级审核。上级部门,按照工作制度结合调查数据,审核、推算、汇总,取得各省粮食播种面积。所以,农民兄弟种地了没?种了什么品种?这些我们都有影像留存印证的,你说准不准?还害怕没有粮食了吗!

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的小伙伴们反映,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PDA人工调查或者传统无人机调查流程,一个样方调查至少需要耗时1-2个小时,一天最多也就能完成1个村3个样方的调查。

使用升级后的无人机系统和流程,一般调查任务2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天完成3个村9个样方的调查任务压力不大。

使用无人机采集样地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实现了工具创新和方法创新,升级后的智能识别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和精度,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

此项试验的成果,也为全国各地农作物实地调查的流程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

技术的不断升级,方法的不断完善,我们会把粮食面积统计得更准、更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小伙伴们再也不用为粮食数据操心了~基于统计数据,统计人说:“粮食没啥问题。”

小伙伴们

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放心吃吧~

来自小薇小迅的友情提示

记得宅家会变厚

且吃且珍惜~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