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特种机器人 > 行业资讯 > 正文

军情锐评:美陆军在阿部署“黑蜂”无人机 “掌上天眼”或成巷战利器

2019-08-12 21:26 性质:转载 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7月7日报道,美军第82空降师近期将在阿富汗部署“黑蜂”微型无人机,其外形酷似直升机玩具,尺寸还不...
原标题:军情锐评:美陆军在阿部署“黑蜂”无人机 “掌上天眼”或成巷战利器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7月7日报道,美军第82空降师近期将在阿富汗部署“黑蜂”微型无人机,其外形酷似直升机玩具,尺寸还不及一支钢笔长,但专家称这种微型无人机正在改变未来战争,特别是城市战的形态。那么这种微型无人机到底有多先进?对未来巷战又会有哪些影响?本文就此为您简析。

  图为2014年英国空军沃丁顿基地公开日上,英军士兵手持“黑蜂”微型无人机与“守望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合影,可见两者的尺寸差距。

“最小军用无人机”不及钢笔长 可续航半小时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7月7日报道,美陆军第82空降师近期将在阿富汗部署“黑蜂3”型(“黑蜂”系列最新改进型)无人机。实际上这并非美军首次使用“黑蜂”,早在2015年,美海军陆战队特战队就已在实战中用过该型无人机。

“黑蜂”微型无人机空中转向动态图

英国陆军则是“黑蜂”系列无人机的首个用户,早在2011年就在阿富汗使用过“黑蜂”早期型,并取得出色战绩,前线部队反映在巷战或野外区域使用该机可大幅减少被塔利班武装分子伏击的伤亡概率。截至2013年10月,英军已采购了324架早期型“黑蜂”。

  英国陆军是“黑蜂”的首个用户,英军于2011首次在阿富汗部署“黑蜂”无人机,取得了不俗战绩。图为2013年,驻阿英军使用该机资料图。

“黑蜂”微型无人机由挪威“普罗克斯动力AS”公司(2016年被美国菲力尔公司收购)研发,全长仅168毫米,还不及一支钢笔,重32克(一枚鸡蛋重5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军用无人机。“黑蜂”尽管尺寸迷你,但性能不俗,其依靠低噪音电动马达驱动双旋翼飞行,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22公里,最大飞行高度120米,可在每小时35公里的风速情况下飞行,最大续航时间25分钟,能在不被目标发现的情况执行实时侦察任务,且能通过保密数据链向1.6公里外的操纵员传输机载传感器所拍摄的高清视频或静止画面(照片)。最新改进型“黑蜂3”机头还搭载有光电传感器和热成像装置,能在夜间执行监视任务。但“一分价钱一分货”,小小的“黑蜂”单价竟高达19万美元(2016年面值)。

除尺寸小巧外,“黑蜂”系统构成也十分简单,由2架“黑蜂”无人机和一个单兵遥控终端(包括一个多功能显示器和一个类似电视遥控器的控制手柄,新版已集成为一个带有触摸屏的小型平板电脑)组成,单兵即可轻松携带,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掌握操纵技巧。“黑蜂”既可以由操纵员直接遥控飞行,也可按预设路线飞行,还具备自行返航功能。在飞行途中,最新型的“黑蜂3”还能利用机载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测量周围环境,自动生成一个障碍物分布图,有助于在能屏蔽控制信号的封闭室内,自主规避障碍物飞行。

 “黑蜂”无人机的系统构成十分简单,由2架无人机和一个单兵遥控终端组成,终端除多功能显示屏外,还有一个类似电视遥控器的操纵手柄,仅需一人就能操纵。

“掌上天眼”可20秒内升空 或成巷战利器

“黑蜂”无人机的东家——美国菲力尔公司的技术人员奥利·阿吉雷介绍称,“黑蜂”在拥挤市区或山地作战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城市中,无人机可以沿街飞行或飞越屋顶,寻找暗藏的狙击手、路边炸弹或其他威胁,甚至还能飞入建筑物、隧道甚至洞穴内搜索目标。阿吉雷补充说:“当一个步兵分队徒步或乘车进入某一区域进行巡逻前,分队队长可以先释放‘黑蜂’打头阵,看看前方是否有狙击手或是暗藏的火力点,由此大幅降低被敌军伏击的概率。”

在配备“黑蜂”之前,一个步兵分队想获得调动“捕食者”或“死神”这种大型无人机支援的权限,不仅十分困难,而且需要通过多层上报,颇为耗时且容易耽误战机。但有了“黑蜂”之后,分队队长仅需20秒就可以放飞一架“掌上天眼”,快速获取前方区域或建筑物内的具体情况,并迅速采取应对战术,从而降低巷战中因“态势感知”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己方伤亡。

除“黑蜂”无人机外,部队如果还能配备以色列“通用机器人”公司研发的“DOGO”小型无人战车(和家用扫地机器人尺寸相当,采用履带式底盘,安装有8个摄像头,360度无死角监控,续航5小时,可安装一把手枪作为自卫武器),形成“微型无人机+小型地面战车”的无人化空地一体组合,或将彻底改变未来城市战中“攻防态势平衡”(过去在缺乏侦察手段的情况下,城市战中通常拥有地形优势的防守方更占上风,进攻方则要付出一定伤亡代价)。

  以色列通用机器人公司研发的“DOGO”小型无人战车,尺寸类似家用清扫机器人,配有8个摄像头,可360度无死角探测目标。

爱沙尼亚陆军于今年1月公开的“正义女神”模块化无人战车宣传视频,几乎可看作是上述两者的结合体。通过视频可以看到,一辆搭载有“黑蜂”无人机的“正义女神”无人战车,在释放“黑蜂”后便进入伏击位置待命,当无人机探测到敌军装甲车进入伏击区后,“正义女神”无人战车利用“黑蜂”传回的实时目标数据,直接使用车载重机枪及反坦克导弹将敌军战车摧毁,参战单位均为无人化装备,后方操纵员只需利用网络监控即可。

爱沙尼亚陆军“正义女神”无人战车释放“黑蜂”无人机并使用车载武器摧毁目标动态图。

上述场面酷似科幻电影,却代表了未来陆战(城市战)的发展趋势。不过,其也存在一个“致命软肋”——数据链系统,一旦负责遥控无人机、无人战车的数据链被敌军干扰或截获,无人单位还能否正常作战就是未知数了。未来围绕无人化武器的数据链攻防作战或将成为新的焦点,对此人们不妨拭目以待。(文/黄晋一)

【延伸阅读】掌上无人机!“黑蜂”重32克续航半小时

如果要问世界最小军用无人机是哪种?答案非“黑蜂”莫属。这种全长仅168毫米(只算机身长,还不及一支钢笔),全重仅32克的微型无人机,早在2013年就已在阿富汗投入实战,本图集就此简析。

“黑蜂3”微型无人机飞行演示动态图。

尽管外形酷似玩具,但就这一尺寸的微型无人机而言,“黑蜂”的实战性能不俗,其最大续航时间25分钟,飞行速度每小时22千米,最大飞行高度120米,最新改进型“黑蜂3”的头部还搭载有光电传感器和热成像装置,可在夜间执行监视任务。

PD-100“黑蜂”由挪威Prox Dynamics AS公司研发,系统构成很简单,由2架无人机和一个单兵遥控终端组成,终端除多功能显示屏外,还有一个类似电视遥控器的操纵手柄,仅需一人就能操纵。

图为“黑蜂”的便携式收纳装置,内藏2架无人机,可直接别在腰带上,不会影响单兵作战。

英国陆军是“黑蜂”的首个用户,英军于2013年1月首次在阿富汗部署“黑蜂”无人机,取得了不俗战绩,前线部队反映在巷战或野外区域使用该机可大幅减少被塔利班伏击伤亡的概率,而且单兵使用十分方便。截至2013年10月,英军已采购了324架“黑蜂”。图为2013年,驻阿英军使用该机资料图。

图为“黑蜂”无人机演示视频中,英军士兵在遭遇伏击后,迅速躲到隐蔽处,释放一架“黑蜂”无人机。

单兵释放“黑蜂”无人机动态图。

利用“黑蜂”搭载的光电传感器,英军士兵很快发现躲藏在200米外树林中的敌军。

正在使用“黑蜂”无人机的英军士兵,注意他手持的操纵手柄。

“黑蜂3”无人机飞行视频截图。

图为2014年英国空军沃丁顿基地公开日上,英陆军士兵手持“黑蜂1”无人机与“守望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合影,可见两者的尺寸差距。

除英军外,澳大利亚陆军、德国陆军等也相继采购了“黑蜂”,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有意少量采购“黑蜂”无人机,尽管该机单价不菲,达到了19万美元。图为美军特战工业展览会上展出的“黑蜂1”无人机系统。

英军士兵与“黑蜂1”无人机合影。

英军士兵准备释放“黑蜂1”无人机资料图。

(2018-05-31 08:44:55)

【延伸阅读】未来战争!无人战车可自备无人机打坦克

近日,爱沙尼亚陆军高调公开“忒弥斯”(THeMIS,希腊神话中的“公正、正义女神”)模块化无人战车(UGV)测试视频,展示其可搭载微型无人机协同作战的能力,颇有未来战争的节奏。图为“忒弥斯”无人战车,搭载有“保护者”遥控武器站和微型无人机发射器。

“忒弥斯”无人战车释放“黑蜂”无人机并在无人机引导下对敌军车辆开火动态图。

“忒弥斯”(THeMIS)实际是“履带式混合动力模块化步兵系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该型UGV由爱沙尼亚“米尔瑞姆”机器人公司研发,全长2米,全宽2.1米,采用模块化搭载设计,最多可搭载750千克作战载荷,可根据不同作战需要,更换不同的作战组件。“忒弥斯”的一大特点就是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最大时速每小时50千米,最长续航时间10小时。

宣传视频中的“忒弥斯”无人战车除搭载有挪威产“保护者”遥控武器站(配有12.7毫米重机枪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外,一大革新之处就是在车体前部加装了“黑蜂”微型无人机发射器(至少可搭载8架),无人战车自备微型无人机联合作战,这一概念较为超前。

“黑蜂”是世界上目前尺寸最小的军用无人机,由挪威Prox Dynamics公司研发,全长仅168毫米(只算机身长,还不及一支钢笔),全重仅32克,已于2013年投入实战。其最大续航时间25分钟,飞行速度每小时22千米,最大飞行高度120米,最新改进型“黑蜂3”的头部还搭载有光电传感器和热成像装置,可在夜间执行监视任务。

“忒弥斯”无人战车可利用“黑蜂”无人机从空中监视战场,“黑蜂”发现敌军目标后,可通过保密数据链向后方指挥部实时传送视频影像及目标数据,“忒弥斯”则可在伏击区等待目标进入武器射程。图为“黑蜂”无人机向后方指挥部传回的敌军战车视频。

等待目标进入伏击区后,后方操作员可直接遥控“忒弥斯”搭载的重机枪或“标枪”反坦克导弹摧毁目标,这一切均可在距离操纵员的几百公里外完成。图为操作员遥控“忒弥斯”使用重机枪摧毁敌军战车动态图。

“忒弥斯”无人战车使用12.7毫米重机枪开火射击。

被“忒弥斯”无人战车击毁的“锯脂鲤”轮式装甲车。

利用无人战车+无人机这一独特组合,部队完全可实现“歼敌于千里之外”的作战目标,而无需担心人员伤亡问题。除用于反装甲作战外,“忒弥斯”还能伴随步兵部队作战,甚至用于运输步兵。

一辆运输型“忒弥斯”最多可搭载3名士兵。

“忒弥斯”无人战车进行雪地越野和爬坡机动测试动态图。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