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交付周期从18天缩短至5-7天,生产效率提升30%,中国第一条信息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线,到底有多牛?
智能工厂中,轻微的机械声从不远处传来。一辆黄色的AGV小车正从仓库自动取货,将配件驮送至不同的上料站台。新一批的AGV小车,则将装配完毕的产品,自动运送到出料口。早已等待在出口的叉车,在智能激光的引导下,将产品送至对面的老化测试中心。
放眼望去,流水线上的智能锁螺丝机人一刻不停,每8分钟自动锁完130颗螺丝,而同样的工作量人工大概需要1个小时。
这井然有序的全自动化生产场面,并不是出自某个科幻大片中的实验工厂,而是中国第一条信息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线,位于济南孙村产业园的浪潮高端装备智能工厂,浪潮的定制化产品和高端服务器都来自于这个工厂。
如此高效精准的生产,来源于浪潮智能工厂的5大核心部分:2条柔性智能产线、1座智能立体仓库、8座智能老化中心和严苛品控实验室,以及一座智能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集智能化、自动化、模块化、数字化、精益柔性制造于一体。
智能化≠自动化 智能工厂到底有多智能?
众所周知,为了应对全球制造业变革浪潮,促进本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了工业4.0的国家战略,中国则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的制造企业纷纷开始智能化转型,智能工厂成为制造升级的必然趋势。
然而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有七八百万家制造企业,但真正开始做智能化的还不到10%。放眼时下的中国制造,多数企业还处于单一型号产品、标准化流水线批量作业、以低廉成本作为唯一竞争优势的工业2.0形态,只有少数企业运用了机械化或者自动化代替了一部分的手工劳动,制造的模式并没有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自动化并不等同于智能化。智能制造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设备的升级或单纯的人工智能开发,而是围绕用户的价值,实现全流程端对端互联,对整个制造行业进行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打造一个互联工厂。
例如,在产品品质管控上,浪潮智能工厂实施大数据采集引擎、整合数据采集渠道,覆盖整个工厂制造现场。在30道工序,120次信息采集之后,依然能实现对每一块部件、每一步工序、和每一套整机柜的全程数据信息采集,以确保产品经过25项严苛测试之后,良品率仍高达99.6%。
浪潮智能工厂的整体交付周期从18天缩短至5-7天,生产效率提升30%,客户TCO降低31%。这些令人惊艳的数字,也从侧面映衬出智能化的魅力,让我们不禁感叹,原来数据和信息贯穿整个生产流程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价值。
规模化生产≠个性化定制 浪潮如何实现智能化生产?
互联网时代下的需求更个性化和多样化,模式更趋向于定制化,这就倒逼供应链和制造要“个性化、灵活、高效、快速”。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制造业必须致力于实现全流程端到端互联,打造柔性制造的工厂和供应链。
浪潮智能工厂有两条柔性产线,分别用于节点和主机的生产,其中节点产线共有10个生产单元,每个单元独立作业,可以同时生产10类不同类型的产品。
2025-01-22 11:47
2025-01-20 10:38
2025-01-12 17:08
2025-01-08 12:19
2024-12-23 09:20
2024-12-23 09:20
2024-10-09 11:38
2024-10-08 10:39
2024-08-22 09:32
2024-08-14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