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系统 > 行业资讯 > 正文

无人作战体系在登陆场景中的运用

2018-06-28 14:14 性质:转载 作者:海洋防务前沿 来源:海洋防务前沿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未来发生海上局部冲突的几率增大。如南海诸岛、南海周边海岸、黄海沿岸等都可能成为我未来战场之一。现代化...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未来发生海上局部冲突的几率增大。如南海诸岛、南海周边海岸、黄海沿岸等都可能成为我未来战场之一。现代化小规模登陆行动是大量继承了高、精、尖、先进的武器装备,综合各兵种特点,在作战面积较小的空间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综合作战模型。本文在任务场景基础上,研究了由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无人潜航器等无人作战平台构建的无人体系在登陆行动中的可能应用方式。

  1、典型登陆场景

  岛礁地形复杂、纵深较浅、面积有限,海区礁多、流急、航道狭窄。岛礁登陆行动将在水下、水面、空中、岛礁以及电磁、信息等多维空间中进行。由于远离大陆,各兵种之间将受通信、情报等方面因素限制,协同指挥困难加大。作战行动受水文、气象、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影响大。一种传统的、典型的登陆行动活动如下:

  登陆前准备

  首先侦察预定作战区域的自然环境信息,从而确定登陆行动的时机、地点;侦察敌方战力,估算登陆战力、支援兵力,选择登陆时间、登陆装备,形成装备力量。

  岸上/海上集结

  将所需兵力、物资集结到岸,准备航渡。该阶段要注意集结行动的隐蔽性、快速性,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情报侦察分析成为较为重要的环节,提高作战时间预测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作战时机,利用自然环境扩大作战优势。

  航渡阶段

  观察敌军动态以及天气、水文、潮汐等自然环境,选择安全、快速、精准的路线,将兵力物资运送到作战海域,调整武器装备和作战人员最佳作战状态,等待抢滩登陆命令下达。

  突击上岸

  首先进行电磁干扰,扰乱岛上通信,同时派出直升机进行空降行动进行后方突袭,侦察机在岛屿后方实时监控对方支援情况,空降兵集结后攻击岛上重要军事目标。轰炸机在歼击机保护下对敌滩头进行轰炸,扫雷艇和直升机在登陆上岸的通道上快速扫雷。登陆上岸的道路清理完之后,气垫登陆艇快速登陆,迅速占领滩头阵地,配合战斗机对地面目标精确打击;登陆舰将重型武器输送到滩头,形成有利防御体系。

  巩固成果

  后续大型登陆艇、大量步兵和坦克上岸,建立岸边防御体系以及近海防御体系,并向岛内挺进。

  2、无人作战体系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无人作战体系方面主要集中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无人平台之间的作战协同。2016年8月,美国海军组织了年度海军技术演习(ANTX),实现水下无人潜航器、水面无人艇、无人平台搭载的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自动融合,用于开发实时跟踪方案,指示另一无人平台适时发射鱼雷。诺格公司演示了水下无人潜航器、水面无人艇、无人平台跨域组网执行反潜任务。英国开始实施其“未来空军进攻性系统”计划,其目的是探讨由有人机、无人平台和空射巡航导弹组成的混合作战能力。

  国内无人作战体系尚处于概念起步阶段,文献对未来我国未来无人作战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内通常专注研发某种单一的军用无人平台,没有形成异构无人平台体系、集群、协同作战优势。

  无人装备在登陆行动中典型应用

  登陆行动中的无人作战体系,可由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无人潜航器、多态指控终端等组成,与有人装备协同作战,与卫星、飞艇、反无人机系统等其他无人力量协同作战。

  舰载预警无人机可对岛屿周围的关键海域和航线进行长时间的实时侦察与监控预警,引导攻击,毁伤评估;电子战无人机可侦察战场电磁环境信息,对敌电子压制;电子诱饵无人机可实施电子佯动,引诱敌雷达开机;反辐射无人机利用敌方辐射源信号发现、跟踪、打击敌雷达目标。舰载无人机可建立无人机空中通信中继节点,提升体系通信组网能力;察打一体无人机可对海对面攻击;对登陆封锁海域进行无人机搜攻潜;小型无人机可为岛礁特种行动的地面部队提供动态侦察信息;未来无人机群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干扰、攻击手段。

  无人艇具有续航时间长、自持力久、负载力强等优势,可携带多型载荷巡弋于任务区域。侦察型无人艇在近海浅水区域复杂地形上开展水文地形测绘、反水雷作战等高危任务。打击型无人艇对近海、水面可疑目标进行抵进侦察识别打击。反潜型无人艇可利用其航程优势对威胁区域进行大范围搜索,对敌潜艇隐蔽跟踪,并进行目标指示和打击。中继型无人艇可作为连接空中节点与水下节点通信的桥梁。

  无人车可用于侦察监视、警戒巡逻、电磁对抗、地面通信中继、定位引导、高危作业、阵地冲锋、物资运输等任务。侦察巡逻型无人车对战术目标和周围危险环境的观测。武装型无人车可在滩涂等环境突破敌方火力封锁区。运输型无人车可后勤补给、运送伤员。中继型无人车支撑复杂环境通信。

  无人潜航器主要用于反水雷、监视、情报收集和海洋测量等领域。侦察型无人潜航器获取登陆行动区域周边环境。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快速定位、清除水雷。反潜型无人潜航器可进行广域反潜作战。

  3、 无人作战体系协同作战样式

  异构无人装备平台间的紧密配合协同,可进一步压缩定位、识别、跟踪和摧毁的杀伤链,提高对敌目标的反应速率和杀伤概率,为登陆力量提供支持。

图1 无人体系协同作战概念图

  空地协同

  无人机和无人车在突击上岸阶段可协同侦察打击。

  协同侦察:无人机广域搜索侦察,与无人车共享态势信息,无人车根据无人机察情报进行任务规划,对重点目标区域的建筑物及遮挡区域进行抵进侦察,构建三维战场精确态势信息。

  协同打击:登陆力量和无人车发现特定目标立即请求无人机进行火力支援打击,向无人机发送目标位置类型信息,利用指示装置标示;无人机捕获目标并打击,无人车对打击效果进行毁伤评估。

  空海协同

  无人机与无人艇可以在集结和航渡阶段,执行重点区域警戒巡逻、对海面目标搜索侦察、协同反潜等任务。

  协同侦察:无人机广域搜索侦察,并与无人艇共享态势信息发现可疑小型水面目标后,无人艇对其进行抵进侦察和拦截阻滞、火力打击;

  协同反潜:无人艇广域搜潜,并将水下探测信息发送至我方水面舰艇,无人机通过无人艇探测信息引导,对可疑目标精确磁探定位,使水下态势透明,引导编队搜攻潜。

   水面水下协同

  无人艇与无人潜航器可在登陆前期完成水下地理环境勘测和扫雷任务。无人潜航器协同无人艇对登陆区域浅海地形进行测绘;无人艇可作为水下和水下及空中的中继节点,接收潜航器声学、光学等载波信号并转发至空中节点和水面舰艇节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