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智能制造大势所趋
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依赖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升高的难题。随着人力成本、上游原材料成本等的上升,制造业企业盈利难度愈发提升,根据美国MESA的调查数据,智能制造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大智能制造投入以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推动下,工业领域需求持续复苏,汽车、钢铁、纺织等多个细分行业业绩回升。下游工业领域的复苏将有望带动上游信息化投资。同时,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推动智能制造切实落地。
2、信息化是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其最终实现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均要实现智能制造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目前主要可以分为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信息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而MES、CAM、ERP等工业软件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工业软件一般按照应用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业务管理类三大领域,具有分析、计划、配置、分工等功能。
3、工业软件市场空间广阔,国外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2016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3531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5.4%,而当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247.30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仍领先于全球工业软件市场,约为全球市场规模的十九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却超过20%,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工业信息化的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工业软件发展初期,国内工业软件提供商在产品技术、软件稳定性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厂商成熟产品,因此技术复杂的高端领域几乎被国际厂商垄断,国外企业目前仍占据相对主导地位。
4、美德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展智能制造计划
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重要性,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其中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和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大力推动以无线网络技术全覆盖、云计算大量运用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德国则通过推动“工业4.0”战略使制造业全面受益。
5、推荐标的
制造业信息化推荐关注东方国信(300166)、大豪科技(603025)、睿能科技(603933)、今天国际(300532),MES及ERP领域推荐关注用友网络(600588)、宝信软件(600845)、汉得信息(300170)、鼎捷软件(300378)及赛意信息(300687)。
全文如下:
1、智能制造大势所趋
1.1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稀缺资源
人口红利是指因为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伴随的经济成长效应,它通常发生在人口过渡时期晚期,此时因为生育率下降,使得受抚养的青幼年人口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有专家指出,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享受人口红利,而随着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在2012出现了第一次绝对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2015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
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依赖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升高的生存难题。
1.2下游需求持续复苏
信息行业是典型的上游行业,主要服务于不同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如教育、医疗、金融、政府、工业等等,上游景气度提升能有效带动信息化投入的提升,从而利好于下游行业信息化企业,过去几年,医疗IT、金融IT等领域均出现过高景气状况。相对于医疗、金融等行业,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行业本身就有渗透率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推动下,工业领域需求持续复苏,汽车、钢铁、纺织等多个细分行业业绩回升。下游工业领域的复苏将有望带动上游信息化投资。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10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小幅下降,同比略有增长。1-10月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呈不同程度增长,增速虽有所减缓,但总体上仍处于较快增长水平。我国汽车行业近来数月增速趋稳,可见行业内生需求依旧旺盛。
机械行业:2016年以前上市的249家企业2017年1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4.6%,2季度同比增长25.7%。2017年以来行业需求保持旺盛态势,制造业盈利能力正在修复。
得益于下游需求的持续复苏,制造业信息化投入有望持续加大,相关信息化企业将随之受益。
1.3企业自身盈利追求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上游原材料成本等的上升,企业盈利难度较过去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制造业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制造业企业的制造周期时间是指从订单发放经车间周转到最后发货的总时间。制造周期时间越短,制造商库存越少,市场需求变化时报废的材料越少,调整适应变化的灵活性越大。反之制造周期时间越长,积压的多,不良及废品增多,储存费用等等都会增加,此外,制造周期越长,工厂车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多。减少制造周期时间不仅影响材料预备,还可以改善出货计划,加快产品输出,因为材料在到下一个操作之前停留的时间更短,故过程中的在制品减少。因为产品处理更少,故产品质量得可以到改善。制造周期时间是在多数电子和电器等复杂品类装配中的最大的问题,制造周期每缩短一倍,企业年利润收益预期可增长2.2倍。根据美国MESA International调查数据显示,智能制造可显著缩短制造周期时间、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单位时间产出,从而提升企业收益。因此,出于企业自身对盈利的追求,它们亦将会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
1.4政策密集出台,中国制造2025箭在弦上
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该行动纲领面向十个重点领域,建设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十九大报告也对发展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
日前,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经过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半年的遴选工作,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已经确定。据工信部介绍,为推进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落地,将加快上述项目部署,并将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并在各行业进行推广,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后续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智能制造将是未来中长期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以及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为此,工信部将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在今后一阶段,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同时还将以试点示范等措施,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以形成一批融合发展行业的优秀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
2、信息化是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2.1智能制造产业链
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逐渐成形,上游行业主要为制造行业的零部件以及感知层次的相关产品,中游行业则是主要体现为网络层的相关信息技术、管理软件和平台软件等,而下游领域主要为执行层和应用层,以工业机器人(300024)、智能机床、3D打印为产品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慧工厂。
2025-05-09 14:50
2025-05-08 14:37
2025-05-06 12:09
2025-04-30 11:44
2025-04-28 13:48
2025-04-27 11:22
2025-04-24 10:42
2025-04-24 10:42
2025-04-22 13:09
2025-04-22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