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系统 > 行业资讯 > 正文

工业机器人发展困局:核心零部件完全靠进口

2014-08-11 16:36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自动化网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现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情况?

  蔡鹤皋:工业机器人分三代。第一代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给它编程,教它干什么活,它会忠实地按程序做,一千遍、一万遍不走样。但这种机器人没有感觉系统,假如外界环境变了,它没有感觉,更没有思维功能,不能规划自己的行为。国外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还是第一代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的是第二代机器人,现在的应用还不如第一代机器人那样普遍。

  第二代,也就是具有感知功能的机器人,比如说有视觉功能,它能判断零件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甚至可以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零件放到不同的箱子里。具有感知功能的机器人在生产中已经应用了,只是还比较少,现在90%都是第一代。

  发射到火星上的探测机器人是有智能的,可以自主判断、决定自己该怎么做。完全自主的机器人还没有出现,这种机器人是属于第三代智能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受到高层重视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给美国等带来了很高的失业率,你如何看这种说法?

  蔡鹤皋:整个生产发展的趋势就是要让生产作业走向自动化和机械化。像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虽然很多都已用机器人自动化完成,但仍有很多劳动作业还是靠人,比如建筑、农业、采矿。总的趋势是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但是可以从事脑力劳动。

  对于中国来说,到底是用人好还是用机器人好?这不是说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与整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过去中国的劳动力非常多、农业人口非常多,但中国不能总是这个状态。由于经济条件改善、劳动力数量萎缩,出现了要用机器人替代人的新发展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走过去的老路是走不通的,只有走自动化的道路。这和过去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的历史太像了。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这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想走这条路也得走,不想走也得走。

  《瞭望东方周刊》: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你觉得中国实现这个目标还要多长时间?

  蔡鹤皋:有人说在2025年。在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我认为有可能,但是很艰巨。要从上到下,从各级政府到各个企业,各个科研和学校部门,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个转型升级,才能达到建成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我们也要培养制造强国企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会使用、会操作、会维修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人才,整个生产的技术队伍和人才队伍都要是高水平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的报告中谈到了机器人,国家领导人把机器人作为具体问题来讲,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我听了这个报告非常振奋,从国家领导人层面都这么重视,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有希望了。

  现在各地发展势头都很猛,温度很高,有点像雨后春笋。但最后谁能做成?就要看谁能做成规模生产,必须像库卡、ABB、安川这样要有相当大的产量、相当多的用户,这才叫成功。

  日本也经过了这个阶段,最初从美国引进技术,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机器人公司,甚至每个汽车厂都造机器人,都成为机器人制造厂。发展了20多年后,现在就是安川等几个大厂成功了,它们逐渐吞并了小厂,形成了大企业。

  现在日本的机器人企业没那么多,但是他们更成功了,变成了世界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去努力,我相信在中国有几个机器人企业会成为参天大树。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