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帷幕。在决赛的三天时间里,来自全国32支代表队、529名高技能人才将同台竞技,就钳工、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砌筑工6个工种展开角逐。
▲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
实际上,6个工种比赛在同一城市举办,尚属该项赛事首次。而本次大赛在赛项安排上也是经过精心设计。“本届大赛在保留上届的钳工、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砌筑工5个工种基础上,新增加了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据大赛组委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大赛总裁判长金福吉介绍,这样的赛项安排是为更好地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需要,体现未来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中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技术特别是操作技术是当前紧缺技术工种,通过大赛补上短板、应对需求是大赛的主要目的。”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
懂理论、会实操,掌握广泛知识点不能“偏科”
大赛开幕当天,各赛项竞技同步开启。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10号展厅比赛现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决赛正在进行,众多身着白色工装的选手专注的进行着比赛。虽然现场较为寂静,但展厅门口处的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信息却反映出比赛的激烈。随着比赛的进行,屏幕中各位选手的得分信息交替出现,选手排名瞬时变化。
在比赛现场,重庆代表队技术指导韩世海紧盯着大屏幕,关注着选手们的成绩。“现在进行的比赛主要是进行理论方式,这个环节主要考验选手们的基础知识储备。”韩世海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选手们还将进行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操考核,试题将模拟真实应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为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涉及的工作,场景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蜜罐环境、物联网设备、工控场景5个方面。同时,比赛还将提供国产化环境,参赛选手对给出的产品或场景进行漏洞挖掘,将根据选手实际挖出的漏洞评分,最终根据每个选手挖出的漏洞总分进行排名。
“从比赛的赛事设定上就可以看出,考验的不仅是选手们的理论基础,还有实际操作能力。”韩世海说,对于选手们来讲,试题涉及知识点广泛是比赛的难点之一。“或许有选手在某一方面擅长,但要想获得好的名次,就要求选手不能出现‘偏科’的情况。”
钳工
要“精度”更要“速度”
6个小时比赛好比跑“马拉松”
与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决赛不同,同样在10号展厅比赛现场,钳工决赛却显得热火朝天。众多身着黄色工装的选手们在自己的工作台上,精心地打磨着零件。现场锉刀、钢锯与金属接触产生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工业化时代,尽管大多数零件都可以自动化生产了,但是有部分零件还是需要手工打磨,精湛的锉磨手艺也是钳工的必备功夫。据了解,该项比赛要求选手们在6个小时内,通过传统的工具,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比赛主要考验着选手们的‘精度’和‘速度’。”现场裁判告诉记者,作为国内企业从业数量最多的工种,优秀的钳工不仅需要良好的动手能力,头脑的灵活也十分重要。正如该项比赛中,以往出现过选手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的情况,最常见的问题便在于操作工序的不科学。同时,“精度”上的要求同样严格,选手们制作的零件,任意位置精度不够,都将会直接影响零件使用,导致扣分。“实际上,长达6个小时的比赛,体力也是选手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到最后体力不济时,选手们需要有顽强的意念来支撑完成比赛。”
作为今年最新增加的赛项,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决赛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14日下午2点,在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比赛现场,金黄色的工业机器人整齐摆放,等待着选手们的到来。“现场摆放的工业机器人前期进行过调整,选手们需要仔细观察后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该赛项裁判贾亦真告诉记者,在完成调整后,选手们还需要操控工业机器人完成相关操作。“这样的赛事设定,也是希望工人对于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维修,更重要是熟练使用。”
2025-01-16 10:43
2025-01-15 11:09
2025-01-13 21:24
2025-01-08 12:18
2025-01-05 20:20
2025-01-03 10:11
2024-12-31 09:31
2024-12-24 09:02
2024-12-19 09:03
2024-12-17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