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无人系统 > 行业资讯 > 正文

无人机激战:从消费领域到工业市场

2019-05-09 10:40 性质:转载 来源:硬核财经
免责声明:无人系统网(www.youuvs.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又给了大疆无人机一次曝光的机会。据外媒报道,在巴黎圣母院火灾救援中,巴黎消防队使用了大疆Mavic Pro和Matrice 210无人机...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又给了大疆无人机一次曝光的机会。据外媒报道,在巴黎圣母院火灾救援中,巴黎消防队使用了大疆Mavic Pro和Matrice 210无人机追踪火情,获得了控制火势的必要数据,并寻找到最佳扑火位置。

  作为曝光率最高的无人机公司,近年来,凭借Phantom、Mavic两大系列的强势表现,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稳占70%以上。

  但是消费级无人机不是无人机的全部,除了军用无人机这一民营企业无法涉足的领域外,还有一片蓝海的工业级无人机,而这个市场的竞争激烈得多。

  大疆曾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只花了3年时间就占据了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是它的MG系列植保机发布至今已有4年,却难以再现昔日消费级市场的风光。

  一

  无人机的历史并不短,但直到2010年开始普及多旋翼后,无人机才真正成为普罗大众消费得起的产品。虽然多旋翼的续航、载荷都不如固定翼和直升机,但是它的成本较低,对专业性要求不高,以及适宜低空航拍等特点,比固定翼和直升机更适合进入消费市场。

无人机按机型分类

  消费级无人机主要包含飞控(飞行控制系统)、云台(安装、固定摄像机的支撑设备)、相机、图像传输、避碍、计算机视觉等六大技术领域,其中以飞控最为基础。中国能生产消费级无人机的公司有400多家,但是具备自主飞控系统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有十几家,接近90%的企业直接使用大疆和零度智控的系统平台。

  大疆创始人汪滔,零度创始人杨建军,几乎是同一时期开始研发飞控的,他们一个做的是直升机,一个做的是固定翼。

  2002年,杨建军从清华电子系毕业后,加入了二炮所,此时大三的汪滔还在折腾上学的事,决定从华东师大退学,向斯坦福、麻省理工递了申请,但最后只有香港科技大学录取了他。

  家境殷实的汪滔,从小就是直升机航模的狂热爱好者,但是之前买的直升机全都无法悬停,这是汪滔的心头之痛。进入港科大后,汪滔重拾儿时梦想,开始直升机飞控的研究,并参加了两次机器人大赛,最后都有不错的名次,这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

大疆创始人汪滔

  2005年,汪滔将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认可,还拿到了1.8万港币的经费,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让直升机能够自动悬停。此时的杨建军正在二炮所负责一个固定翼飞控的研究项目。

  但在之后两年,二人都遭遇了挫折。毕业答辩上,汪滔的直升机没有悬停,从空中掉了下来,成绩只得到了一个C,去欧美名校的梦想再次破碎。而杨建军所在项目的牵头人,在后续拉投资过程中总与投资人吵架,于是屡次失败,等到2007年这个项目还是没什么进展。

  不过这时候,贵人出现了。港科大的李泽湘教授慧眼识珠,希望再给汪滔一次机会,破格招收他为硕士研究生,并在2006年支持汪滔到深圳创办了大疆,继续研究直升机飞控。

  2007年选择离开军队创业的杨建军,很快就拿到了清华师兄的500万投资。师兄是做电力行业的,原来在国网当领导,对于用飞行器做电力巡检非常看好,并且也有很多资源。

  资金方面,杨建军的起点显然更高,大疆一开始的启动资金是汪滔家里的20万,后来他的朋友陆迪投资了50万,2008年大疆的创始团队全部离开后,李泽湘拉着哈工大机器人方向博导朱晓蕊一起投了100万,加起来还不到杨建军第一笔投资的一半。

  但在技术方面,大疆很快就压过了杨建军的团队,2008年李泽湘不仅带来了资金,还为大疆引荐了十几个学生。这些学生均来自李泽湘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创办的控制与机电工程学科部,他们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大疆的研发实力。

  2009年,大疆推出第一款产品化的直升机飞控XP 3.1,在论坛上发布信息,当时没有多少人做这个,因此销量还不错,平均每个月有20台,每台两万多,一年下来有400万收入,公司开始盈亏平衡。

  与大疆相比,杨建军则是走了不少弯路,在电力行业摸索了两年后,杨建军觉得现有技术还很难在电力行业有所发展,计划做固定翼飞控,于是与师兄和平分手。杨建军在北京注册了一家公司叫零度智控,这时已经是2009年了。

  2010年,大疆第二代直升机飞控Ace one正式面世,上一代飞控XP 3.1重达700~800克,而Ace one只有100克,每台只卖1000多,凭借如此高的性价比,第一个月就卖出了100多台,之后每个月的销量稳定在上千台。

汪滔在西藏测试Ace one

  那时零度智控则比较神秘,市场上见不到他们的产品,杨建军依靠军队资源拿到了不少军研所的项目,每个月可以收入30多万。但是大疆并不眼红,一来确实没有什么军队资源,二来当时在论坛上卖飞控已经能够养活一个团队了。

  做军队项目,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怕饿着,但是久而久之就缺少了对市场的敏感度,后来事实证明,大疆对于多旋翼的敏感度要强于零度智控。

  二

  新西兰有一家做云台的公司,同时代理大疆的直升机飞控。2010年有一天,大疆从这家代理商那里得到一条信息:他们每个月只能卖出几十个直升机飞控,而云台能卖出200多个,90%都挂在比直升机更便宜的多旋翼上。这让汪滔意识到多旋翼市场前景远大于直升机。

  当时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多旋翼出现,Parrot在2010年推出四旋翼AR.Drone,这是行业内公认的第一款消费级多旋翼。国内一家叫极飞的公司,同样做出了四旋翼,没有GPS,不能悬停,年营收却有2000多万。

  而极飞不能做到的悬停恰恰是大疆的长项,于是汪滔调了几个人开始做多旋翼飞控。最后大疆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做出了多旋翼飞控,因为无论是直升机还是固定翼,与多旋翼的飞控其实差异并不大,大疆的WooKong-M便是在直升机飞控WooKong的基础上改造的。

  2011年9月,大疆在航空博物馆的展览上首次公开了多旋翼飞控系统WooKong-M,解决了极飞多旋翼不能悬停的问题。多旋翼飞控WooKong系列让大疆迈过了年收入千万以及单个产品收入体量过千万的两个门槛,从那时起,大疆就不再缺钱。

多旋翼飞控系统WooKong-M

  当时,极飞的多旋翼仍然不能做到悬停,零度智控虽然开始了多旋翼飞控的研发,但是他们接了很多固定翼的单子,多旋翼飞控就被搁置了,大疆也因此有了先发优势。

  也在2011年,汪滔在美国曼西市举办的无线电遥控直升机大会结识了科林·奎恩,科林经营着一家做航拍业务的公司,正在寻找一种通过无人机拍摄稳定视频的办法,询问汪滔是否有解决办法。

  大疆恰恰在这方面有技术积累,为解决拍摄抖动问题,汪滔提出用无刷电机直驱来控制云台。与传统的固定云台相比,电动云台优势巨大,不管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如何颠簸,相机始终保持稳定,最大程度地保证无人机拍摄的清晰度。

  2011年下半年,大疆做出了禅思云台的第一个样机,汪滔给科林演示了下,当场就给他惊住了。科林提议在美国设立一家分公司,刚好汪滔也想开辟北美市场,两人一拍即合,2011年大疆北美分公司正式成立,科林占有分公司股份的48%。

  2012年1月,大疆在德国纽伦堡Toy Fair展会上正式发布了禅思Z15云台,这是世界首款无刷直驱陀螺稳定增稳云台,更是全球首个民用高精度云台。这款产品一夜爆红,2000美元起价的产品一下子有上万的订单,2012年,靠着禅思Z15一个产品,大疆的收入就过亿。

大疆工作人员在Toy Fair上展示Z15

  云台虽然卖得好,但是大疆的对手们来不及跟进。当时极飞在多旋翼飞控上落后较多,还在补飞控的课,来不及进入云台这个市场,而刚刚研发出多旋翼飞控的零度,正陷入和大疆的专利战中。

  禅思云台大获成功,汪滔开始做一体机。

  当时大家玩多旋翼都是DIY,用户用这家的机架和那家的飞控再挂上那家的云台,而大疆则将这些都装在了一起。2013年1月,大疆推出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Phantom(精灵),售价1000美元,大大压低了无人机的成本。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第一个月预计卖出3000台,结果销量很快破万。

  2013年,无人机在国内仍然是个新鲜玩意儿,欧美消费者对无人机要狂热得多,大疆凭借极高的性价比快速占领海外市场,尤其是科林所在的北美市场。科林利用他在综艺节目The Amazing Race积累的人气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禅思和Phantom,为大疆打开了北美市场。

科林·奎恩手持Phantom无人机

  同时,大疆第一次接受了外部投资机构,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红杉中国。

  Phantom 1大获全胜,2013年下半年,大疆趁热打铁,推出第二代多旋翼无人机Phantom 2。根据汪滔的说法,Phantom 2最开始是给GoPro贴牌的,按原计划是整合相机进去,但最终没有谈拢,只是在云台上留了接口,玩家可以自己装GoPro。

  大疆原本计划与GoPro合作是通过科林的关系,一开始汪滔是愿意给GoPro代工贴牌的,但在具体谈判中,GoPro希望拿走利润的三分之二,科林擅自答应了这场交易,而汪滔的底线是50%,因此引起汪滔的强烈不满,立刻终止了与GoPro的合作。

  终止与GoPro的合作,汪滔并不感到可惜,相机研发一直在他的计划之中,只是GoPro方面感觉受到了侮辱,他们下定决心要做自己的无人机,但是这个计划到2017年才达成。

  这件事之后,科林·奎恩彻底失去了汪滔的信任,汪滔决定以换股的方式将北美分公司合并到母公司。但是汪滔给科林的股份只有0.3%,远低于科林所要求的16%。科林在2014年初将大疆告上法庭,但半年后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和解金额并未对外透露。

  科林认为,大疆没有他之后很快就会失去北美市场,但事实上,由于前期积攒的口碑,大疆在北美的市场占有率不降反升。公开数据显示,大疆在2013年的营收达1.3亿美元。2013年底,因为向员工发放10辆奔驰汽车,大疆在深圳企业界广为人知。

  2014年,大疆推出了Ronin(如影)三轴手持云台系统,将原来安装在飞行平台上的陀螺稳定云台系统悬挂相机后,可以作为单独的手持设备使用,定位于专业级或影视级。年底,发布了一款支持4K拍摄的专业级航拍无人机大疆Inspire(悟)。

  大疆做直升机飞控起家,直到2010年才决定转型做多旋翼,从做出成熟的多旋翼飞控,到从零开始做出云台、相机和图像传输设备,满打满算只花了3年时间。2014年,大疆销售额翻了数倍,达到5亿美元,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超过70%。

  三

  2014年,无人机概念大热,创业团队、上市公司、投资人纷纷涌入,比如成立第一年的亿航就获得了千万美元的融资,当时他们做出了一台可以用手机操控的Ghost无人机;中誉电子旗下昊翔无人机(Yuneec)获得了Intel投资的6000万美元,另说1亿美元。

  大疆的老对手极飞接受了来自成为资本的2000万美元投资,另一位老对手零度智控受到了上市公司雷柏科技的青睐,后者投资了5000万人民币。

  当时资本市场对无人机有多狂热,投资人这样形容,“只要你做的是个APP,哪怕是个demo也行,100万美元起步投给你。”但是市场并未出现一款可以压制大疆Phantom的产品。

  极飞攻克了无人机悬停的问题,但为了避开大疆的锋芒,极飞并未杀入消费级市场,而是与顺丰合作物流无人机。零度虽然将研发重点从专业级无人机向消费级市场转移,但直到2015年2月才推出首款消费级无人机XPLORER。

  很可惜,零度XPLORER发布后不到一个月,大疆推出Phantom 3,一架真正意义上的四旋翼一体机。与GoPro决裂后大疆研发了自己的相机,而图传开始使用自己研发的数字图传,加上三轴云台,大疆把无人机做成了集成度极高的产品。

大疆消费级无人机Phantom 3

  前两代的Phantom无人机占领了全球70%的市场,所以当集成度更好的Phantom 3上市后,立刻成为大疆攻城略地的利器。靠着这台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无人机,2015年大疆进行了两轮融资和一次股权转让,累计融资超过1亿美元。

  当时零度XPLORER几乎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亿航更是直接打了退堂鼓,不过他们用了一个更大的噱头来粉饰这次失败,亿航宣布要做载人飞行器,吸引了一大波关注,有投资机构给了他们4200万美元。

  而刚拿到Intel巨额投资没多久的昊翔内部纷争不断,创始人夫妇上演了一出婚内出轨的肥皂剧,之后夫妻二人为争夺公司控制权剑拔弩张,公司经过一番折腾后元气大伤,大疆对昊翔大打专利战,此后昊翔再也没有威胁到大疆。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内对手都没能威胁到大疆,但是在大洋彼岸出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即科林·奎恩的新东家3D Robotics。

  这家美国公司由《连线》杂志的主编克里斯·安德森于2009年创办,安德森也是全球最大无人机开发者论坛DIY Drones的创建者。2014年2月,正在与大疆对薄公堂的科林加盟3DR公司,并带走了大疆的前美国员工,当时科林跟安德森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弄死大疆”。

克里斯·安德森

  安德森对打败大疆同样信心十足,他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的关系来形容大疆与3DR的竞争关系,“iPhone口碑虽好,但安卓占80%的份额。”

  2014年,3DR已经累计融资近1亿美元,他们几乎将所有资金投入到Solo无人机的研发当中,在正式发售前,科技媒体The Verge对它赞不绝口,称其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无人机。为了战胜大疆,它设计了大疆无人机当时没有的功能,比如编写飞行路线。

  2015年,Solo无人机紧跟Phantom 3的脚步,于当年4月正式发布。安德森十分看好Solo的潜力,并认为自己和代工厂最初签订的6万台订单,会在一个月内销售殆尽。兴奋之余,他将订单提高到10万台。但是到2015年6月Solo正式上线销售时,问题还是爆发了。

  Solo无人机的GPS系统时常出现连接问题,无人机走失或坠毁成了家常便饭。防抖云台也面临生产延误,所以第一批上架的Solo没有安装云台,不适合拍摄,而拍摄恰恰是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用途。云台在Solo上架整整两个月之后才出货,那时已经到了8月。

  到2015年底,Solo总共只卖出了2.2万台,剩下近8万台全砸在库房里。而大疆也开始行动起来,推出了Phantom 3的专业版Phantom 3 Pro,售价仅为1300美元,这比Solo的成本价还要低,成为压垮3DR的最后一根稻草,到2016年,Pro价格降到了1000美元。

  “我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个市场出现过这样的降价,”安德森说。“除了大疆,大家都是输家。”

  2016年初,3DR资金枯竭,不得不关停工厂、裁员止血,还把剩余的Solo库存都给了自己无力还款的代工厂,并转型为一家企业级软件服务公司,专做航空数据的捕捉和分析,彻底告别了无人机硬件市场。

  就在3DR退出硬件市场的那一年的拉斯维加斯CES上,南馆的整个馆区的一半展台基本上都是无人机,而且基本上都是来自中国的公司。

  Intel高调地为昊翔举行了发布会,推出了搭载其避障系统Real Sense的无人机Typhoon H。风头更盛的是亿航,他们还真拿出了一款载人无人机亿航184,几个月后,竟然还拿到了迪拜载人无人机的项目。

亿航184载人无人机效果图

  在CES上极为低调的大疆,再一次打起了价格战,当竞争对手们还在试图阻击Phantom 3时,2016年3月,大疆发布Phantom 4,并通过成本控制将价格一再降低。

  备受质疑的亿航很快遭遇了滑铁卢,由于产品未达到迪拜方的要求,亿航184惨遭退货。几个月后,亿航在广州街头被爆出拖欠供应商欠款长达19个月之久的消息。它的消费级无人机因质量问题屡屡遭到退货,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2017年底,亿航美国分公司宣告破产。

  昊翔内部更是千疮百孔,它的创始人田瑜远走海外,他所带领的研发团队也一并清理。昊翔的昆山工厂,光研发团队裁员就有100余人,生产等其它部门裁员更是超过400人。另外也出现了亿航一样的资金链问题,供应商拉横幅围堵厂区。

  在2016年,唯一还在与大疆抗衡的只剩下零度智控,当年5月,零度针对大疆还未涉足的便携航拍无人机领域,率先推出“口袋无人机”Dobby,短时间内迅速抢占市场。

  当时的IDC报告说,“以零度智控口袋无人机等为代表的小型航拍无人机首批大规模出货,使小型航拍无人机迅速获得26%的市场份额”。更为关键的是,这直接导致大疆在当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首次大幅度下滑。

  信心爆棚的零度犯了之前与3DR同样的错误,对Dobby的销售前景盲目乐观,他集中公司资源一下备了20万台成品堆在仓库。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距离Phantom 4发布仅半年,2016年9月发布小型折叠式无人机Mavic(御),Mavic继承了Phantom 4所有的技术并进行了升级,发布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无人机,热度超过Phantom 4,零度的Dobby成为无人问津的产品。

大疆折叠无人机Mavic

  最终,零度囤在仓库里的20万台Dobby只卖出了一半。由于积压的货物太多,成本无法收回,零度深陷资金链危机,董事会多次提出裁员要求。2016年12月30日,零度创始人杨建军在老家贵州孩子的病床前,做出了裁员决定。

  曾经与大疆决裂的GoPro也在大疆Mavic发布前夕推出了它的第一款无人机Karma,也采用折叠设计。

  但是很可惜,在Karma没有正式上市前,用户的无故炸机事件让GoPro不得不召回前期发货的无人机产品,而在后续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有一些炸机事件发生,Karma拖到2017年中才再次发售,距离大疆销售御已经接近一年时间,市场是残酷的,没有留给GoPro太多的机会。

  在此期间,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加速更新换代,Karma无人机销售惨淡,在大规模出货后不到半年,GoPro宣布将裁员200~300人,大部分指标来自无人机部门,几乎宣告了放弃无人机市场。

  2014年至今,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出现了无数的挑战者,大疆的老大地位仍然难以撼动。据相关统计,在国际市场消费级无人机各价格区间,大疆无人机市场份额在65%以上,而在国内,同类份额占比达85%以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2017年,大疆营收分别达59.8亿元、97.8亿元、175.7亿元,增速维持在60%以上。同期,净利润从14.2亿元跃升至19.3亿元和43亿元人民币,2017年实现122.8%的同比增长。

  2017年大疆的销售额比90%的A股公司都要高,43亿的净利润甚至可以排在前100。正因为有超强的盈利能力,大疆在2018年获得了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估值飙升至150亿美元,在中国未上市的独角兽中排名前十。

  四

  大疆能成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最成功的公司,很重要一点就是先发优势,在做多旋翼之前,大疆的飞控技术已经成熟,很快就能移植到多旋翼上来,当时极飞做不了的悬停,大疆很快就搞定了。

  其他无人机如Parrot虽然有悬停,但是它的无人机最初用途不是航拍,而是用iPhone操纵无人机玩对战游戏,在大疆Phantom推出之前,用户玩航拍需要分别买来飞机架、云台、相机等进行组装。

  大疆Phantom 1虽然集成度不是那么高,但是机身搭载一个防抖云台已经足以让市场为之疯狂,到Phantom 3几乎把航拍无人机所需的全部元素都集成到一台机器上,这些都是大疆最先做到的。

  目前,大疆是无人机领域极少数能掌握飞控、云台等全部六大技术且能整机量产的公司。由于有先发优势,大疆申请了大量的专利保护,让行业竞争者苦不堪言。

  根据在SooPAT网站搜索关键词“无人机”出来的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无人机专利申请数量为7492件,其中大疆申请专利数为668件,只比国家电网的701件少,但是二者并不在同一个细分市场,所以消费级市场的众多专利都由大疆把持。

2018年无人机专利申请数量

  曾经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参与者,在大疆的围剿之下,要么尸骨无存,要么就转行做工业级无人机,其中典型代表就是极飞。在大疆集中精力打击消费级无人机竞争对手的那几年,极飞为避开其锋芒,转而去往偏远的新疆开疆辟土,All in农业无人机市场。

  为了深入了解无人机在农业的商业模式可行性,极飞在新疆包了80亩地,种上棉花,自己打。种完棉花后,极飞在新疆建了一个基地,把硬件铺下去,开始做规模化运营。极飞没有选择直接卖无人机,而是组建大量的飞手团队做植保服务。

  屡战屡胜的大疆眼里容不得沙子,同时出于对农业无人机前景的看好,2015年决定投入一部分资源到农业无人机的研发上来。很快,2016年3月,大疆推出了第一款植保无人机MG-1并直接销售,售价3万元低于大多数植保无人机的价格。

大疆植保无人机MG-1

  不过深耕农业植保数年的极飞顶住了来自大疆的压力,成为这些年唯一能与大疆抗衡的无人机厂商(细分领域)。极飞凭借运营、服务能力在植保无人机市场获得了不错的口碑。2016年极飞实现营收约4700万元,而2017年则超过3亿,增速接近8倍。

  从公开数据来看,目前国内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的企业在300家左右。从应用领域来看,国内工业级无人机企业主要布局在农业、警用、电力等领域,其中农业植保市场空间最大,这是大疆选择农业植保领域的主要原因。

  相比传统的人工或半机械化植保方式,无人机植保的优势明显,具有防治效果好、喷洒效率高、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其中,喷洒效率是传统人工的15-80倍,农药使用量、用水量分别比传统人工至少节约50%和90%。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为2324架,同比2014年增长234%,2016年、2017年分别突破五千架和一万架,到2018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市场保有量突破3万架,航空植保总作业面积突破3亿亩次。

  有券商研报做过估算,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约20亿亩,假设未来植保无人机渗透率达到30%,未来每年整机市场规模在60-90亿元左右。这个市场规模已经不小了,根据多方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才超过100亿,工业级市场规模大致为消费级的1/2。

  多方机构预测,2020年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就将与消费级无人机持平,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正常情况下,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增长速度要远快于消费级无人机。

  除了农业植保外,工业级无人机正广泛应用于电力、警用、测绘等领域,券商预测这三大领域未来整机市场规模近百亿。

  我国输电线路总里程约120万公里,中信证券假设:无人机每年巡检25次,每小时巡检20公里,单机每年飞行时间150小时,每台无人机价格15-25万之间。当无人机巡检渗透率达到80%时,市场规模至少是12-20亿元。

  目前,易瓦特是电力巡检无人机市场的龙头,拥有全国最大总占地面积55000m2的民用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并设有360亩无人机飞行、检测、训练中心。据其在退出新三板前公布的年报,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为2亿元,说明市场规模暂时不大。

易瓦特工业级无人机与大疆消费级无人机

  警用和测绘同样有不少市场需求,目前零度智控就在这个市场中,去年零度发布的固定翼无人机就具备红外热成像侦察等功能,但是零度还只是追赶者的角色。

  在警用领域,新三板挂牌企业观典防务几乎垄断了禁毒侦查无人机市场。

  观典防务最早从测绘业务起家,2005年公司受相关政府部门的委托完成了北京核心地区的航空测绘图。随后的几年,先后参与到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汶川及国境线等多个重要地区的航空测绘工作中。2007年,当测绘业务逐渐成熟后,公司将无人机业务延伸拓展至禁毒领域。

观典防务禁毒无人机

  我国省级/地级/县级行政区分别有34/334/2854个,中信证券假设:省级/地级/县级行政区分别配备警用无人机20/5/1架;无人机单价50-200万元。计算得出我国警用无人机整机市场空间为26-104亿之间。2018年观典的营业收入只有1亿元,说明警用无人机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从工业无人机领域的竞争主体来看,目前尚未出现营收规模达到数十亿级的企业,行业的发展仍比较平静,以易瓦特为主的工业级企业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整体水平仍较低,包括大疆在内的消费级无人机公司似乎有可趁之机。

  但是工业级无人机是个完全不同的市场,过去十多年大疆都擅长做标准化的产品,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同质化的,只要能稳定飞行半小时,拍照够清晰,基本上就够了,但是工业级用户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不同行业需要有不同的无人机解决方案。

  所以说,在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企业,因此大疆的策略是只做市场空间最大的农业植保无人机,其他行业暂不考虑。

中国工业无人机主要参与者

  不过在农业植保领域,大疆遇到了很强阻力。大疆曾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只花了3年时间就占据了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是它的MG系列植保机发布至今已有4年,却难以再现昔日消费级市场的风光。

  我们都知道消费级无人机上手很容易,但是农业植保无人机的操作需要更专业的人士,由此催生了飞行服务与培训这一新市场。

  券商预测,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微笑曲线”来描述。中国的无人机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中端,随着竞争加剧,无人机整机制造的毛利率将不断下滑;同时,在应用领域多元化的背景下,会有大量的企业进入无人机应用服务这个环节,向市场提供针对特定场景的专业化服务;此外,租赁服务、维修保养服务等市场的空间也会逐步打开。

无人机产业的微笑曲线

  根据预测,无人机飞行服务与培训的市场规模未来将有260-400亿,其中农业无人机培训服务市场有180亿。目前来看,零部件和整机制造都是大疆的长项,但这飞行服务与培训市场,大疆稍稍有些落后。

  极飞在谈及与大疆的竞争时说到,“植保机是喷洒农药,是个会飞的喷雾器。无人机厂家要自己组建植保队去打药、去研究,每种作物该怎么打,然后再把经验传授给你的客户。”这是大疆进军农业面临的挑战。

  五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何应对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风险,是汪滔和大疆的另一大挑战。

  这些年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几乎是大疆一家独大,但另一方面也让大疆成为炸机最频繁的无人机。

  曾经有一个叫SB-DJI.com的网站,2013年至2016年发布了1800条无人机的事故帖,其中大疆无人机占了绝大多数,2016年7月,SB-DJI.com上发布了47起无人机炸机事件,大疆一共24起,超半数。

  虽然后来大疆方面回应称,85%以上的无人机事故是由于用户误操作引起的,只有少部分是因为部件失灵或其他不可抗力发生。但消费者中对于大疆质量和售后仍然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如何减少这种质疑声,是大疆会一直面临的挑战。

  最近两年多,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缺少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大疆似乎放慢了创新的脚步,自Mavic之后大疆相继推出了体积更小的Spark和Tello,但已无令人惊艳的创新,而Mavic的第二代直到16个月后才推出,同样差异化不大,Phantom无人机目前仍停留在第四代。

大疆口袋无人机Spark

  在手持云台市场,已经转型做云台的飞宇成为大疆新的对手,去年一月发布了一款手机稳拍杆Vimble 2,售价只有599元,而在此之前大疆发布的手持云台Osmo 2售价为899元,要知道Osmo系列最初的定价是2000元,飞宇的这款产品给了大疆一记当头棒喝。

  今年年初,大疆内部被曝出一起贪腐大案,大疆此前公告中表示,共处理涉嫌腐败和渎职人员45人。1月25日,一位受牵连的大疆前员工在《致Frank(汪滔的英文名)的一封信》中写道:公告贪腐名单上面的人,一半以上都是冤枉的。这件事大大影响了大疆的品牌形象。

  棱镜深网的报道更是直言不讳,业绩压力是大疆年初反腐运动的导火索。“大疆真的是业绩出现了一些问题,它才去降成本。通过降成本的一些操作和调查,发现确实有腐败的问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60亿元,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25亿元,工业无人机市场534亿元。

  汪滔在2016年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更加悲观。这一年大疆销售额近100亿元,但是汪滔认为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也就到顶了。不知道大疆在2017年实现175亿销售额后,汪滔的看法有没有发生改变。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